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1-6月,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46个百分点。周建表示,随着更多污染治理设施发挥效益和节能减排综合性措施逐步到位,今年全年有望实现二氧化硫和COD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双双下降。
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国GDP达到了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仍在高位运行;许多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还没有退出市场。电力、石化、钢铁、冶金及有色金属等高污染项目所占比例仍然较大;占工业化硫、二氧化硫排放量70%的6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0.1%,增幅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占工业COD排放总量70%以上的4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平均在15%以上。
截至目前,今年规划的老机组脱硫和城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仅分别完成1/3和1/4;钢铁、有色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污染减排的投资渠道还没有落实;激励减排的政策还不到位,一些地方减排目标、企业减排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实。
国家环保总局对淮河、海河、黄河、长江以及重点湖泊进行的专项检查表明,违法排污问题十分突出。在检查的11个省、区126个工业园区中有110个存在违法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和“三同时”不落实等环境违法问题;在检查的75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有38家运转不正常、处理不达标或存在停用的现象。今年前三季度,7大水系水体污染情况为中度污染。
周建说,今年4月份,太湖蓝藻的暴发,饮用水源一度受到污染,严重影响无锡上百万群众的生活;巢湖、滇湖、三峡库区支流流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江苏沭阳饮用水源地遭受污染,城区供水被迫中断40个小时以上。因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上升,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明显增多,可以说,环境隐患无处不在,一旦诱因出现,随时可能引发环境事件。
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周建说,刚刚闭幕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了突出位置,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强调重点加强土壤、大气和水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同时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内涵。
周建指出,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法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努力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
此外,要加大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和铁合金、电石、焦炭、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12个行业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淘汰关闭生产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草浆和化学制浆的造纸装置及黄板纸、废纸造纸、酒精、味精、糠醛、淀粉等重污染性企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加大环保投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各级政府要把环保投入作为本级财政的支出重点,政府新增财力重点向环保倾斜,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环保资金投入机制,而且要加强对污染防治情况的考核评估,将污染治理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同时要尽快提高城市垃圾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在重污染行业实行差别电价、阶梯水价改革,并深化绿色信贷政策、公共财政政策,大力推进环境保险责任制度,加快推进生态补偿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