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来水管道各个节点上,装上一枚枚小小的传感器,一旦水管出现漏损,不再需要到现场掘地三尺查找漏水点,只要通过智慧水务系统分析监测数据,哪里漏水就一目了然。
据了解到,本月马尾区尚层建筑小区等三个小区将尝鲜窄带物联网智慧水务。除了自动查找水管漏损外,居民家中将装上新一代智能远传水表,实现无线自动抄表。
去年11月18日,全国第一家窄带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局在福州市成功启用,福州城市供水漏损治理成为国内首个窄带物联网规模商用承接项目。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简称“福建上润”)实现从“上天”到“入水”的创新转型。
水务物联网 测试近尾声
目前,福州是全国第四个、福建省第一个物联网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知名企业。福建上润转型深耕民生项目,成为物联网行业的典型代表。
日前,来到位于马尾区兴业西路的福建上润,一走进大楼就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水表箱前调试。“智慧水务指的是,将融合了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及智能水表,科学布局在管道各个节点,通过测量流经的水量和水压,运用技术分析手段,得出水量的产销差,从而有效监控管道漏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里厂房面积共12万平方米,就像一个小社会,绿化、消防、职工生活起居等都需要用水。”福建上润副总裁邹崇介绍,在未使用这套系统之前,福建上润每天的漏损水量达几百吨,系统运行后效果良好,预计每年可为公司节水10多万吨。
邹崇说,作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福建上润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仪表、石英表机芯设计与制造。2014年公司承担了国家“863”先进制造领域项目——高精度硅压力传感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投资五六亿元建成智能传感器生产线,年产能达10万台,可替代进口产品。
“正是基于公司掌握的核心科技,同时利用现代传感技术,结合云计算、云分析等,我们设计研发了一套自来水产销差控制系统,形成一个强大的水务物联网,对水务进行智能化管理。”邹崇表示,从2015年6月开始,福建上润就对水务物联网进行测试,目前测试进入尾声。
高端产能过剩 转型民生领域
走进福建上润办公大楼,墙上挂满荣誉,其中尤以为傲的是该公司曾为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作出贡献,同时公司开发的全塑型石英表机芯,打破了日本精工、西铁城在该领域的全球垄断地位。
荣誉满身为什么要寻求创新转型?邹崇表示,公司已建成年产10万台可替代进口产品的智能传感器生产线,但因国内石油石化、电力建材项目有限等原因,高端智能制造产能出现过剩。为寻求出路,福建上润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优势,积极向市政民生等领域开拓。
推广融合应用 化解拓展风险
邹崇说,2015年初公司经过全面调研,发现城市自来水供水漏损治理项目潜力巨大。
根据统计,受自来水管网老化和地基沉陷影响,自来水漏损率不小。对于自来水用户以及水务企业而言,漏损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又是极其头疼的问题。
福建上润结合自身技术,自主研发了智慧水务系统——自来水产销差控制系统,旨在有效解决和控制自来水漏损。该系统将在福州供水管网中安装6万多个无线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全面监控管网运行情况,实时预警及快速处理供水故障,有效保障漏损率降低后不反弹。项目实施后,到2020年,福州水务管网漏损率有望降至12%。
业内人士表示,智慧水务的发展将不仅推动水处理行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增效,同时也促进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建设。
此外,为化解向水务行业拓展的经营风险,福建上润自2015年开始传感技术与NB-IoT窄带物联网融合研究,在水务管网监测开展融合应用的基础上,以智能水表应用为突破口,带动智能燃气表、智能井盖、智能路灯、智能消防等产品开发,拓展应用领域,带动福州市相关配套企业发展。另外,通过智能设备的海量数据采集,建立大数据平台。同时,福建上润还参与了NB-IoT实验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