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泉城秋高气爽、群泉欢涌。11月6日-7日,智慧水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暨第五届城市水安全院士论坛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美丽的泉畔,纵论城市供水智慧应用技术及水质监控预警等话题。受邀的侯立安院士、王浩院士、魏复盛院士为联盟和论坛作了精彩的演讲。

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2016年11月,由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和青岛积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成立的“智慧水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这是中国水务行业首个成立的以推动智慧水务产业化发展为己任的的技术创新组织。一年来,智慧水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住建部、工信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打造了智慧水务产业链。这是一个由水务和信息通讯技术共同构成的水务会联网系统工程,包括北京、上海、山东、四川、新疆等全国各地众多水务和水利行业公司。目前,智慧水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吸收50余家会员单位。
11月6日下午,智慧水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长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鞠茂森 先生,秘书长 青岛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张善亮 先生,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侯立安先生为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11月7日上午,由智慧水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的第五届城市水安全院士论坛正式开幕,侯立安院士、王浩院士、魏复盛院士以及山东省人社厅 周春艳 副厅长、山东省住建厅王润晓副巡视员、济南市政府李自军副市长参加了开幕仪式。

这次城市水安全院士论坛的议题是“水质监测与监管信息化技术”。论坛上,我国著名的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王浩院士做了《水环境监测与监管信息化技术》的演讲,对水环境监测的目标及任务进行了介绍,对国内监测技术的发展及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对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并提出水环境监管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及建设必要性。
在《城市饮用水监控预警及安全保障技术》的主题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环境生态学家侯立安从城市饮用水监控预警等多方面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生态治理为论坛做了精彩分享。
魏复盛院士就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表示监测技术方法、标准、监测规范的编制,新领域,新项目监测技术的开发,第三方监测市场的规范化及制度建设等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欢欢教授就大数据知识工程与智慧水务做了专题报告,大数据知识工程是我国学者提出、引领大数据分析走向大知识研究和应用的一个国际前沿研究方向,研究如何利用海量、低质、无序的碎片化知识进行问题求解与知识服务,及未来应用于智慧水务的展望。
北京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研究中心刘克会主任作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编写组秘书长,就本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市政设施管理信息化》分报告作为解读重点,系统阐述了市政设施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归纳总结了先进的实践经验,提炼出市政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全国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和应用单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物联网中心主任李建华作为电信物联网专家在会上介绍了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展望,并重点介绍了中国电信在物联网特别是NB-IoT方面的全球领先的网络、开放连接平台、生态产业联盟等方面的布局和服务,最后展示了中国电信NB-IoT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典型应用。
IEEE会员、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刘士军教授报告从智慧水务的发展趋势,以及作为智慧水务核心驱动力的大数据应用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结合山东大学水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初步探索,对水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与应用做了系统介绍。
河海大学原副校长、河海大学水利大数据中心主任 朱跃龙 教授就大数据技术及其水利应用做了专题报告。介绍大数据的概念,分析大数据技术在改变管理和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发展,以及促进水利信息化变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重点介绍大数据技术在水利方面的实际应用。
论坛上山东大学、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济南水务集团、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签署了《城市水系统大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共建合作协议书》,决定建立新型联盟合作模式,实现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的深度融合,形成智慧水务的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科技成果标准化中试基地和服务产品系列化产业基地;创新城市智慧水务理论,突破城市水系统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在大数据学科建设、项目申报、咨询服务、产品规划及产品呈现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论坛间隙,联盟还组织了第一次成员互访活动——走进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走进积成电子,组织会员单位走进水质监测中心和积成产业园考察交流。
此次大会的召开是联盟的一个起点,联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加强智慧水务理论研究,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以专家委员会为根,凝聚创新点,推动产业实践,开启新的征程;以标兵、样板为领跑者,带动行业发展;以联盟成员为核心,强化服务;以标准化和产业链技术为手段,打造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业联盟;以联盟CIO俱乐部、产业发展报告和交流会为平台,持续推动创新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