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的由来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致英雄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亦是九九重阳节。这样的重逢在2020年的多事之秋里,或许更加意味深长。翻开斑驳的功勋证书,书写的是一篇篇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中华儿女绝不能忘记,这是先辈们用血汗的付出为我们创造的家园。

山河无恙,
烈士不朽,
我们时刻不忘!
敬老人
\
感恩有爱,最美是重阳,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正值时节,陪父母去登高,
儿时,父母伴我们蹒跚学步,
如今,我们陪父母登高望远、赏景祈福,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老人们,
事事顺心、健康长寿!

致英雄、敬老人,
中华儿女,
传承优秀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