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首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上,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和张悦副司长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提问时表示,2004年自来水公司亏损面超过50%,大部分自来水公司帐面亏损是确实存在的,这和我国的供水体制有关。我国的整个供水体制不能反映水资源的奇缺性,也不能反映成本,也不能实现真正的企业效益。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导致亏损主要是由于四种情况:
第一,普遍来说,自来水的价格没有达到反映成本的程度,价格和生产水的成本本身有一定的距离和空间。水价改革起步没几年,过去水是福利性产品。福利到收费有一个过程,要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到自来水公司的成本,尤其近年来电成本在增加。水价绝不是自由竞争的价格,水价是政府定价,这要考虑到老百姓公益性的层面;当然现在更注重价格机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水价在逐步提高;中国城市的水价有提升空间,还没有全面达到饱和成本。但是,水价调整要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这种特性决定一些自来水公司的成本和利润得不到价格方面的保障,这是这个行业公益性的特征。自来水行业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两个方面的特征。
第二,目前供水行业在推进改革,但是原来是政企不分的,或者说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效率比较低,企业缺乏激励机制这样的问题也是依然存在的。传统体制和机制使自来水的效益不能实现,出现了一种隐性的浪费造成亏损。
第三,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消防、环卫都不好好交水费,这种管理、收费、价格机制不完全健全的情况也是导致自来水亏损的原因。
第四,现在我们自来水行业叠加的收费任务比较重。
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改革的过程造成现在自来水公司账面亏损。
(本文章系转载,对文字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终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