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11月3-4日召开的第四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王浩教授作了“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主题特邀报告。
王教授首先全面介绍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含义。水资源优化配置在我国是在水资源出现严重短缺和水资源不断加重这样一个背景下,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不仅针对水资源短缺地区,对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从可持续角度,也应该考虑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我国颁布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大纲》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给出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即“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利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配置”。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是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不同地区与部门间的利益、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以及兼顾效益在不同收益者之间的公平分配。水资源合理配置将遵照高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与分配、水环境污染、水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供水效益、生态保护等。水资源合理配置主要平衡关系有水资源量的需求与供给、水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投资与效益、发展与保护(水生态平衡)、水量平衡、水盐平衡、水沙平衡、水土平衡、水热/能平衡。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配置研究在实际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前的研究成果都针对水量进行调度,没有考虑不同水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另外,经济生态系统的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基于静态的水资源评价结果,没有考虑到人工水循环系统和天然水循环系统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
最后,王教授指出水质水量的联合配置和调度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包括研究基于分质供水的水量水质合理配置模型和方法、水量水质联合配置方案合理性评价技术、水量水质联合实时调度方法。
(本文章系转载,对文字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终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