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沙龙活动以"哈尔滨停水事件与城市供水运营管理机制"为主题。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供水的应急处理机制、城市供水水源体系与系统的稳定性两个方面。
到会有政府部门代表和有关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建设部城建司水务处王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吉宁、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凯军、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郄燕秋、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占生教授、张晓健教授与刘文君副教授、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高工张素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鄂学礼、清华同方水务公司总工张发鹏、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王军、中国水网总编何寿平、首创股份的副总工韩伟、西图中国集团水务技术总监陈德品,以及沙龙活动的组织者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中国水网总经理张丽珍、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常杪等。部分媒体旁听了沙龙讨论。
本次沙龙由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吉宁教授和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主持,清华大学环境系的张晓健教授与刘文君副教授首先做了主题发言。张晓健教授作为建设部专家组的技术负责人,就哈尔滨停水事件中专家组在现场的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在事件发生后,建设部组织的专家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制定了技术方案。这次专家组不仅仅是作为顾问,而是直接进入指挥系统。建设部专家组成员刘文君副教授也介绍了在现场的情况,刘老师作为专家组的核心人员曾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恢复供水后以“红、黄、绿”三种颜色标识,以让老百姓最后放心喝上安全水。他发言中建议,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加强城镇供水水源的保护和城镇供水应急技术的研究,以及进一步促进管网的水质预警方案和城镇供水应急中的政府组织管理等。
建设部的张悦司长随即介绍了在此次事件中建设部的工作,建设部会同有关专家深入第一线,并及时制定出技术方案以及现场的指挥工作。张悦司长高度评价了专家组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提出“专家是关键”,在恢复供水的几天里,专家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后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常杪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凯军分别就国外的莱茵河污染事故与加拿大一个城镇的公共卫生事件做了介绍。希望藉此对我国今后的工作有所启示。
主题发言后,专家们进入激烈的讨论阶段。在讨论中,大家发现此次事件已不单是水行业内的事,而是关系到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公众事件。很多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观点,详见水网沙龙专题。
在沙龙期间,中国水网的总经理张丽珍就水网网友的一些问题向专家们提出并讨论,张总还提到网友们的一些建议,其中建议到将11月23日定为中国的“停水日”,每年公众体会一下停水的感觉,促进节水工作,体会水的珍贵。
“水业高级技术沙龙”是一个非政府的、自由的、平等的交流平台,专门针对水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政策和技术路线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水业技术沙龙的宗旨即希望通过主题领域专家和政府官员们系统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求同存异形成共识,澄清问题提出建议,对中国水业的良性发展有所贡献。在随后发表的《水业系列绿皮书之五》中将对此次主题内容进行总结和详细描述。
(本文章系转载,对文字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终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