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北江镉污染 投放380吨絮凝剂 调水冲释污染团
2005年12月24日,当污染团缓慢移动到英德白石窑水电站和南华水厂之间时,立即遇到了“克星”———投放絮凝剂除镉净水技术方案和调水稀释污染团等措施,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连夜实施后,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污染水体有望在到达飞来峡后被有效稀释。
24日上午,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组长、副省长许德立在英德主持召开北江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工作会议,听取各部门及有关专家汇报相关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许德立指出,各部门要再接再厉,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千方百计把镉浓度降下来,确保污染水体进入飞来峡后符合相关水质指标要求。
会上,事故调查处理专家组组长、省环保局总工程师李子森介绍,前日镉浓度的高峰值已经到达英德北江的白石窑电站与南华水厂之间水域。23日上午8时开始在白石窑电站向北江投放絮凝剂,至24日上午8时,共投放液体絮凝剂380吨。经水质分析测算,投放前后镉浓度降低了约20%,基本达到预期效果,证明了专家意见和该技术措施的科学性,保障了省政府决策的正确性。按照絮凝剂投放技术方案,今后几天将视水体镉的含量,继续向北江投放絮凝剂,降低流经该电站的水体镉浓度值。
为了使污染团的浓度迅速降下来,省防总前日发出第八号调度令,开始实施南水水库调水方案,放水量加大到54立方米/秒。加上前两天孟洲坝水电站的大量放水,流经白石窑水电站的江水流量达200立方米/秒。李子森介绍说,北江韶关段和清远段地表水镉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虽然污染带前锋依然在向云山水厂断面以下推移,但投放絮凝剂除镉净水技术方案和调水稀释污染团两项技术措施,使目前污染团浓度峰值已有较大下降。根据两项措施实施前后水质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受污染水体流入飞来峡水库后,镉浓度可降低至安全饮用水标准以下。另外,由于及时切断了污染源,韶冶下游没有出现新的污染迹象。
24日上午,在广州市自来水公司3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的紧急驰援下,英德南华水厂除镉净水设备已顺利安装完毕,并完成了调试。试出水的水样经省卫生防疫部门检测,镉浓度仅为0.0012mg/L,优于生活饮用水标准,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值得推广。预计南华水厂今日可以恢复向管网供水,该厂周围近万名群众将可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另外,为保障北江流域沿江村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省卫生厅按照北江水域污染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的部署,组织对北江英德段两岸一公里范围内的村镇居民饮用井水进行了抽检。经省疾病控制中心检测,抽检的英红、沙口等镇居民饮用井水53份水样全部符合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完全可以放心饮用。(本文章系转载,对文字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终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