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监测,2001年以来海口地下水漏斗逐步缩小,到2005年,漏斗水位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相比回升近20米,恢复到了1994年以前的水平。但2005年与2004年相比,又呈扩大趋势,比2004年末增加了18平方公里。
擅自开采地下水现象又抬头
据海口市水务部门有关负责人现场介绍,上个世纪末由于海口市城市建设迅速扩展,加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一度缺乏统一管理,非法开采地下水的情况比较严重,从而导致第二层承压地下水形成了以解放路至侨中一带的中心降落漏斗。1996年,漏斗中心水位最低为-38.34米,漏斗中心面积最大为780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海口曾有自备井387口,其中在市水资源办备案的有308口;未备案自备井有79口。如果继续开采地下水,海口将面临着海水倒灌、地面沉降的威胁,2001年海口决定到今年为止该市共封井80口左右,除去科研、医疗用等缓封之外,仍有300多口井在使用,封井工作进展相当缓慢。
据介绍,不仅封井较慢,目前擅自开凿自备井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一些单位和个人出于私利,肆无忌惮地开采地下水,特别是某些工地未经批准,擅自打浅水井抽水自用,仅2006年上半年就发现了15口这样的自备井。
到2005年末,海府平原区形成了面积696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占海府平原区总面积的63.3%,漏斗面积比上年末增加18平方公里。该海口地下水漏斗中心位于解放路至海南华侨中学一带,漏斗中心年平均水位埋深22.56米,比上年度下降0.63米。
多种原因造成自备井屡禁不止
海口市有关人士表示,封井工作较难推进,其原因有多方面。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备水源井价格相对公共供水较低,用户少拿钱,企业少开支,个别开发商和单位还利用自备井发展用户,而一些酒店还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利润,放弃使用自来水,私自开采地下水。同时,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对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上政策相对宽松,许多水源井成了单位建设时必备的设施,造成了一种“习惯”,目前还有一些单位仍在继续打井和使用。
有关人士提醒,其实根据近来国家水质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不经过处理的地下水并不全部适合饮用,海口一些地方的地下水还存在着硫超标的情况,饮用起来并不安全。
没有必要开采地下水
有关人士表示,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封闭自备井、普及利用地表水资源是关键。
而目前,海口市水务集团日供水能力达28万吨,建立了车间、水厂、中心化验室三级水质监测网络,制定了水质管理规定,形成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出厂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出厂水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全市的管网水综合合格率达到99.8%以上,说明集团完全有能力提供清洁、优质、安全的自来水,满足全市生产生活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已没有必要去开采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