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团长余志荣的救灾手记
【手记】我是羌族人,家就在震中的汶川县龙溪乡联合村,至今,我的父母双亲、一个兄弟和四个妹妹都没联系上,生死未卜。不仅是我,团里很多官兵家都在汶川、茂县、理县等地,他们有的还没与家人联系上,有的家里受了重大损失,像藏族飞行员多么秀的侄女被困茂县,杳无音信;藏族飞行员陈远康的哥哥嫂子被困理县,16日余震后再次失去联系……
但这些弟兄们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回去,大家都在超负荷地工作。5月12日下午4点,地震刚发生一个半小时,我们的直升机就出发了,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迅速飞到汶川、北川上空,拍了大量的图片、录像,为党和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按规定,我们每天的飞行强度在6小时以内,但现在很多官兵都要飞8到12个小时,大家的眼里都是血丝,但我们不怕苦,我们最怕天气条件不允许飞行,每次被迫返航时,大家都很难过。
其实,我已经有五六次从家乡上空飞过,地上的惨状触目惊心。飞过我们村子时,我看到,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塌了,真的不知道亲人们现在怎样了,6天了,没有一点消息……其实,每一次飞过我的村庄,我都想下去看看亲人还在吗。每个人都有家,但军人自有军人的天职,祖国这个大家庭,此时更需要我。(记者曲昌荣、刘天亮整理)
【感言】由于陆路还是不够通畅,要尽快去理县、茂县一些重灾区采访,还得靠直升机。可是老天偏偏不给机会,时不时就传来灾区气象不符合降落条件的消息,每一个这样的消息传来,最难过最失望的就是这些陆航团的官兵。
两架要飞往汶川的直升机,从5月16日下午就准备好通讯设备、水、牛奶等物品,一直等到5月17日下午,天气条件才允许起飞。在离汶川还有30公里的时候,前方侦测气象的飞机传来命令:云层太厚,返航。此时,记者看到,机舱内的官兵低下了头,神情黯然。看着他们充满血丝的眼睛,多想能借他们一双翅膀,让他们尽快飞到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