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其他新闻 » 正文

城市污泥:变身高价值生化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20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60
核心提示: “污泥是一个令世界各国都很头疼的问题,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江南大学教授刘和接受采访时指出,污泥处置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综合处理以及追求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及今后国内外技术发展的主流。污泥处理该选哪条路据刘和介绍,2009年底,我

 

“污泥是一个令世界各国都很头疼的问题,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江南大学教授刘和接受采访时指出,污泥处置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综合处理以及追求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及今后国内外技术发展的主流。

污泥处理该选哪条路

据刘和介绍,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1992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达280亿立方米,产生含水量80%左右的污泥2005万吨。预计今年底,随着在建的2000多座污水处理厂陆续投入运行,全国的年污泥产生量将突破3000万吨。其中,86%的污泥通过填埋进行处置,焚烧和堆肥只占6%和8%。那么,污泥处理之路在哪里?

刘和表示,污泥土地利用适合我国国情,但其安全性受到质疑;污泥填埋在国外的应用逐年下降,但当污泥满足不了土地利用条件时,填埋也不失为一种经济、简便的处置方式;当污泥不符合卫生要求、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不适宜于资源化利用和缺少填埋场时,可以采用焚烧技术来处置污泥,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污泥处置方法。

“总体上,我国目前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是一个高成本的过程”,刘和称,与传统的处理方式相比,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附加值更高、处理更彻底。

资源化利用获技术支撑

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刘和所在的江南大学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室开始了生物技术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泥的研究,他们开发的两阶段发酵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厌氧定向发酵将废物变成某种特定的有机酸,再进行有机酸原位分离,通过进一步的好氧发酵可得到酶制剂、生物塑料、生物农药、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产品。

前不久,由青岛银河环保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关键技术,入围国家科技部2010年火炬计划。该项目投资1303.5万元建设的示范工程,利用污泥以先进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有机肥,投产后可年处理污泥7920吨。

今年,甘肃金昌沃力宝生物有机肥业公司利用城市污泥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项目在金昌市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500多万元,每年可消化城市污泥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35万吨,年产各类生物有机肥3万吨,产品具有成本低、肥效高、无污染、抗病灭菌、改良土壤等特点。

2003年以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相关企业合作,在秦皇岛、寿光等地建成7家年处理污泥1万~10万吨的污泥生物堆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他们发明的CTB自动控制污泥生物干化与生物堆肥成套技术与工艺,能够有效控制发酵过程的臭气产生和排放,大大减少占地面积和缩短污泥发酵时间,从而大幅度降低投资成本和占地面积。

甲烷产率有待持续提升

刘和表示,在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方面,生物堆肥和厌氧产甲烷技术的研究时间较长,技术较成熟,国内外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污泥发酵产氢技术处于中试和工业化应用之间,需要进一步提高有机质的产氢效率和工艺稳定性;利用生物发酵过程将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生化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其它几种资源化技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污泥有机质转化生产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新兴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据悉,污泥厌氧消化新工艺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可以产生氢气和甲烷,分别用于发电和产热。目前,欧洲共有超过3.6万座厌氧消化反应器,污泥处理量占欧洲总产泥量的40%~50%,美国污水厂也有60%采用厌氧消化工艺。然而在我国,仅有5%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了污泥消纳设施,采用厌氧消化工艺的更是少之又少。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污泥产甲烷的效率不高。

刘和指出,10万吨以下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有机质含量低,采用厌氧消化所产生的沼气量很少,利用价值低限制了厌氧消化的应用。应对之策是加强预处理技术的开发,以更好地促进污泥有机质溶出,改善污泥溶解性能和脱水性能,提高甲烷产率。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城市污泥:变身高价值生化品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