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其他新闻 » 正文

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1-05  来源:中国计量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92
核心提示:        早在1995年,卢嘉锡、王大衍、杨嘉墀等二十位院士就曾针对当时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提出过“关于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建议”,受到了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邹家华、宋健等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

 

        早在1995年,卢嘉锡、王大衍、杨嘉墀等二十位院士就曾针对当时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提出过“关于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建议”,受到了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邹家华、宋健等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有关部门根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并落实了某些改进措施,但由于处理“建议”时,“九五”计划已经制定,不久政府机构又作出了重大调整,因而落实“建议”的工作末能持续下去。

  时至今日,当我们制定“十五计划”,尤其是讨论新世纪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的时候,纵观我国的仪器仪表工业,分散落后的局面根本没有改变,技术差距同发达国家越来越大,主要产品市场被外商占领,形势极为严峻。近日,王大珩、杨嘉墀、马大猷、师昌绪等11位院士,怀着急迫的心情,再次提出《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的建议。

  “建议”在第一部分仪器仪表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中指出:当今世界己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技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文中说,仪器仪表是对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基础手段和设备,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它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怎样评估都不为过。

  此外,仪器仪表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实验教学、水电计量、天气预报等多方面,也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仪器听制造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建议”第二部分,在阐述我国仪器仪表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中谈道:我国仪器仪表工业起步于工业检测仪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仪器仪表的要求与日俱增。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强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在邓小平和方毅同志的关怀下,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经历了一段快速稳定的发展时期。

  自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被撤消后,长期以来,国家对仪器仪表工业缺乏统一规划和客观调控,加上部门间的各自为政,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实际上处在低水平的重复、分散和无序状态下发展。由于仪器仪表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产值不高,又分散在众多部门,得不到重视和支持,严重地制约了仪器仪表工业的顺利发展。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仪器仪表的基础性研究得不到应有重视,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多年来很少立项组织过重大的科技攻关。企业不景气,又大规模分散经营,开发科技创新也缺乏力度,其结果是基础性研究几乎停顿,产品很少创新,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重要产品市场被外商占领。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引进大型工程项目配套的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核心部分全部由外商供应,国内立项的科技攻关项目主要经费也用来进口仪器仪表,两项费用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这种局面如再不及时扭转,我国仪器仪表将很快衰败,其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11位院士建议:第一,对仪器仪表急需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控,建议归属上由现已规划管理科学仪器的科学技术部统一规划(包括经营体制)和归口管理。

  第二,由科学技术部牵头和国家计委、国农经贸委、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局共议,尽快组织一个仪器仪表工业"十五计划"规划领导小组,对"十五计划"中仪器仪表的发展作出规划。

  第三,为了振兴仪器仪表工业,增强自主开展能力,尽快扭转技术落后的被动局面,国家应从政策上把现代仪器仪表的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否则,我国军事、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受到制约和影响,数年过去后必悔之莫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