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水表以后,我们轮流收水费,轻松多了。”昨日,江汉区民权街打铜社区的刘有沛整理好水费记录本,准备传给这个月值班的常师傅。民生路165-175号住着包括刘师傅在内的13户人家,6年前,他们组团安装了入户的分水表,结束了总表水费分摊不均经常扯皮的局面。
民商混住水费难收
刘有沛沿着同安里老房子的外墙,指给记者看6年前他们安装的水管。水管沿着墙壁走,室外部分用隔热棉包裹着。一位王女士说:“得亏刘师傅他们,不然水费真是扯不清楚。”
“过去收水费,别个把钱丢到地上。”73岁的刘有沛回忆说,以前因为收水费,居民之间闹过很多矛盾。
他们居住的民生路一带都是老房子,使用的是集体水表。2000年左右,这里好几户底层住户变成了商铺。2007年,他们的水费标准调整为商业用水,每吨3.15元。当时,集体水表下共有22户,居民16家,门面6家。平均分摊的不合理,加上水损水漏严重,导致每次收费都困难重重,“每家都说没用那么多水,但又只能按总水表的读数均摊。”刘有沛说。
居民团购材料自装入户表
2008年,刘有沛决心改变这种局面,把居民用水收费标准调为民用水,和商业用水分开。他和另外两位有威望的老人一道,跑自来水公司递交申请。
经过几个月奔波,他们得到的回复是,16户人家安装一户一表,加上水管维修,费用是一万六千元。“平均每户要出一千元,大家难以承受。”随后,他们通过社区找到街道房管所,对方给出的方案仍需要8千元,并且只能给管道补漏。
大伙一商量,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搞。王胜利路子宽,在清芬路材料市场有熟人,负责进材料;常建立原在汽车公司工作,懂一点水电,负责设计线路找人安装。
说装就装,一共4天,安装完毕。商家全部牵出总表,16户居民安装入户分水表,水管全部改走明线,材料加造价一共1620余元。当年5月,入户水表安装完成后,他们再到自来水公司申请改为民用水收费标准,当即通过。另6户商家筹钱另装了水表。
记者联系上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在总表计量模式下,居民共同出资对共有管道进行改造,安装分计量表,轮流抄表收费的方式,并无不妥。
热心居民轮流收水费
水管水表装好后,除去年事已高的住户和租户,大家轮流收费。居民按自家水表的读数出钱。
当初的16户人家如今变成了13户,收水费的人渐渐固定为包括刘师傅在内的三人,每人收一个月。虽然没了大矛盾,但也有小烦恼。不少租户时常碰不到人,有的又不肯按时交,刘师傅他们就一遍遍上门催。
“我们从来没有因欠费断水。”刘有沛骄傲地说,即使有时出现漏损,或者读数有误差,自己会垫付一些水费。
刘有沛并不富有,为什么要做费时费力还自掏腰包的事?“他们信我,我给大家做点事,顺便把自家的事解决了,蛮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