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全国城市供水管网只达到20%左右,我国在供水排水利用上,也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必须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新节水机制,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措施,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建设节水型社会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
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公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节水型社会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通过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等的宣传,使水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取得较大的进步,全社会自觉形成节水机制,全民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浪费水资源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只有这样,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才会明显得到提高。(本文章系转载,对文字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终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