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打水源井203眼,铺设供水管线4300余公里。”据市水务局农水水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9个区县的部分农民已经喝上了放心水,下月郊区农民饮水工程结束验收合格后,将又有30万京郊农民喝上放心水。
该项工程新建了288处一村一个供水站的单村供水处,34处相近几个村联合供水的联村供水处,还新建了连接几个邻村到已建供水管网的47处扩户供水工程。该负责人介绍说,“山区农民用水经常因水压不够进不到家里,平原地区的农民水龙头出水又时断时续。”针对这个问题,这次饮用水工程在山区和平原新建了64座蓄水池,保障农民家里的正常用水。对于不同水源井的水质,9个区县共新安装了377套消毒设备和12套水质净化设备,保证送到农民家的水是安全卫生的。
对用水管理单位的制度化管理,也是保障京郊农民饮水的必要环节。这些单位必须有取水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管水人员的健康证,还要有工程、水质和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卡,同时,管水单位要向农民公开供水管理的责任人、水价、水费收缴和使用、水质监督和维修电话等,让农民明明白白用水,用水出现问题也有地方解决,该负责人介绍说。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规划,从现在来看需要10年的时间完成全国3亿人口的用水安全问题,主要在农村了。现在国家加大了投资,每年争取完成3千万人,正在各省到每个村子落实这件事情。
2007年1月30日,2006年度水利好新闻暨“节水中国行”报道表彰联谊会在京举行,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把去年的水利工作总结为“四个突出特点”、“五个主要进展”,并要求今年全面完成“五项任务”、突出抓好“四件大事”。汪恕诚表示,水利工作的一个明确目标,就是实现“大旱之年群众有水喝、不返渴”。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