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方面,该集团坚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干大事”的用人方针,在员工的培养、选拔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得到优化,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一是完善竞争上岗机制,除应由出资人管理和法定程序产生或更换人员的岗位外,坚持普通岗位半年一次、受总经理管理的责任人岗位2年一次竞争上岗制度。在选聘人员时,不分高低贵贱,不论亲疏远近,不讲靠山背景,只凭工作能力和业绩,通过报名选岗、笔试、答辩、民主测评等环环相扣的操作程序,由各级负责人逐级选聘下属人员,将适合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增强了用人的有效性。几年来,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其中:有8名中层干部和4名普通员工走上责任人的领导岗位,20多名普通员工成为中层干部。
二是加强员工培训,高度重视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创新能力。该集团根据企业实际,结合员工的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的内容和人员。除系统学习法律、财经、金融等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外,还先后组织员工学习了《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谁动了我的奶酪》、《自动自发》等先进管理思想的书籍,学习了《商务礼仪》、《砍掉成本》等授课光盘,全方位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还实行了在岗培训制度,给员工提供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业务技能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可以跟随自己理想中的岗位上的人员实现岗位练兵,尽快达到目标岗位的上岗标准。
通过以上措施,一方面给员工成长创造了充分条件,也激发了员工自我加压、自学成才的积极性,促进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提高,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
在提高资产资源的利用率方面,该集团按照“物尽其用”的要求,主要从五个方面强化了节能降耗措施:一是搞好资源循环利用。在聊城目前尚无中水回用城市规划的情况下,该集团积极寻求资源综合利用的渠道,将污水处理厂的达标出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和园林绿化,将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出售给有关肥料生产企业,用作无公害肥料的原料,每年增收200多万元。
二是模拟市场运营方式,采取融资租赁的办法,实施了车辆改革。改革后的车辆模拟市场运营的方式,对内提供用车服务。对用车的各单位、部门则实行了费用包干的办法,使车辆利用率在提高1倍的情况下,用车费用降低了30%。
三是多措并举,降低供水产销差率。通过管道更新、加强巡查、提高抢修效率等措施,努力降低供水漏失,使供水产销差率多年来保持在12%以下,2005年还创造了9.46%的产销差率历史纪录。
四是所有环节和项目一律实行招标“采购”。全集团大到工程项目的发包,小到办公、劳保用品的购买,全部实行招标。在招标“采购”过程中,该集团探索出一条闭环式的操作方法,招标全过程实现了阳光操作,五年来累计节约资金900多万元。
五是优化生产、办公设施。区别用水峰平谷不同时段,科学调节出厂水压力水平,每年减少电费支出11万元;通过实行集中办公,推行“一站式”服务,节省开支30多万元。
通过苦练内功,在政府9个未投资,水价7年未作调整,供水成本长期倒挂的情况下,聊城市城市水务集团又克服了电价上调、原材料涨价、城市道路拓宽改造造成资产报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支持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