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明白,我国北方那么多城市动辄零下数十度的低温,都没出现自来水设施大面积出问题的情况,武汉为什么寒潮一来,总能听到用水困难的消息呢?”昨日,不少市民问了这一句话。
采访中,有关人士对记者说,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半管道是灰口铸铁
“首先是与管网的质量有关。”武汉市水务集团负责人说,早先武汉市的自来水管道使用的是灰口铸铁管,造价低廉但质地较脆。这些年每年冬季“发病”的地下管网都在老城区就是这个原因。
1999年以后,武汉开始逐步用球墨铸铁管代替灰口铸铁,再以胶圈等柔性封口代替了原用的水泥封口,以改变这一尴尬。不过,目前武汉市内球墨铸铁管网仅占了一半,因改造只能与道路施工同步进行,所以,要全部“升级”还需时日。
地下管网埋得太浅
据称,我国各地对地下管网施工要求不同。在北方城市,地下管网深埋在10米以下,而在长期被当作“南方城市”的武汉,地下管网多数埋在地下3米左右的深度。其抗寒能力肯定不如北方。
有关人士表示,类似的“南北差异”也出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等用水器具上。不少太阳能热水器的“北方型”可抵御-40℃低温,南方型一般只能在0℃以上使用。
部分责任单位太疏忽
水务集团也表示,近年新建小区的室外自来水立管、水表及水箱,大多有防冻措施。对老宅子,近年一般采取入冬后派人手沿线查巡、包扎的办法,今年入冬前包扎的管道已逾万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未包扎管道。
还有一部分住户供水设施冻坏,则与居民防冻意识差有关。如总有住户因嫌“不好看”而私自拆掉裹在水表外的保温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