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业的改革经历了20年,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以外资为主,随着中国水务市场的发展,中国应该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的崛起,今天,中国水务市场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即是从传统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发展。目前,中国水务市场如何引入创新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深圳市水务集团公司董事长于剑介绍了深水的发展历程,第一次跨越是2001年,深圳市政府决定把排水业务规划到深圳市水务集团,真正实现了特区内的供排水一体化;第二次跨越是2003年,市政府把国有的五个企业作为改革试点,产权主体多元化;第三次跨越是2005年市委市政府和国资委鼓励走出去投资;第四次跨越是2007年把龙岗、宝安两个区的水务市场统一。
“作为一个城市来说,供排水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的统一运营和。”于董事长表示,“产权主体多元化,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一是产权主体变了,原来是国有独资,现在产权主体多元化以后,它的效率提高了,对企业发展是一件好事;二是监督到位了,原来是国有独资公司基本上是一个生意,现在合资以后,真正的实现了监督到位;三是引进了科学的管理,而且决策科学化。”
中国水务投资总经理刘正洪对10年来水业市场的探索方向给予了肯定。“为社会提供清洁安全的水源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我们的发展主业方向之一,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我们的业务经营模式,我们是水业人,水业人在这个行业里面秉承一个大的水务的概念。”刘总表示,“应该从原水开始做起,从水源入手,跟地方政府协作来进行探索。”
天津创业环保总经理顾启峰总结中国水务市场近五年的城市水业市场化的改革, 顾总指出,在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水务企业的服务特性更加突出和重要了。水务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和社会付出最少的成本,来获得最优质的服务。资本不是不重要,但是技术、运营和服务,应该更加的重要,包括技术、方案设计、运营管理、建设管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实际上也顺应了中国水务市场改革的方向,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这几年对外的发展来看,水务的区域治理和流域治理应该是有机会的,未来可能会出现。”顾总说,在工业水的处理方面,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一些要求,为水治理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商机,未来在工业企业方面的服务需求会增强。
“创新对咨询公司等中介的要求,比运营公司的要求可能更强烈。” 中国通用技术公司董事薛涛说,“在水务改制的七、八年间,中国水网年度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使水业人士不断回顾,不断总结,不断提出创新的模式,对水务和整个市政的改制,包括固废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另外,在水务行业活跃着六家咨询机构,这也是其它国有色彩的改制中不存在的,这些中介机构为投资人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为整个规范化的运作提供了很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