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门口不远处就有漂染厂,围墙外的河涌臭味越墙而过,家里常年有异味。”家住该镇东罟步村的刘志凯跟记者谈起东凤环境变化时,总不忘以前被漂染厂“污染”的经历。“不过现在好多了,家里饭菜的味道好像都变得香多了。”
早从2001年起,东凤强化产业发展导向,逐步淘汰高污染、高消耗和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落后的生产企业,对镇内的95家产生工业废水或危险(固体)废物的企业分别落实了“转移”。从2004年起,对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东大、华源丰、添丽、添富四家漂染厂进行强制搬迁,目前已全部完成搬迁;规划吉昌村废品收购场作为全镇废品收购站的统一经营场所,对回收行业规范管理、集中经营,减少二次污染,对无牌无证、脏、乱、差等废品收购站进行了清理整顿,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坚持实行工业入园入区,也是有效治污的一大举措。”东凤镇有关负责人说,“我们2002年将镇内的3间制衣洗衣厂集中搬迁到永益工业区,落实治理设施,其中华昊、中麦洗水服装厂的治理设施废水回用率高于50%,做到增产不增污。”
■全力保护“一湾碧水”
其实,在刘志凯的眼中,河涌的臭味少了之后,还有河水也慢慢变清了。这也是东凤重视水环境保护的结果。据介绍,近几年来,该镇共投入超过4000万元治理内河涌,并清理了江河两岸的饮食业,使饮用水源小榄水道水质一直稳定在Ⅱ类标准。
东凤的饮用水源是小榄水道,该镇对涉堤经营性沙石场、涉堤河滩地红砖及煤碴堆放场进行管理,对沿岸煤场、沙石场、禽畜养殖场,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饮食行业进行全面清理,在饮用水源取水口上下游1公里内禁止增设排污口。环保部门对小榄水道沿岸企业还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目前,该镇日供水量达6万多立方米,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使全镇居民都能享用到优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此外,该镇还全面完成防洪责任堤段近60公里路面硬底化工程,并有效抵御多次特大洪水袭击。同时完成莺歌咀三防指挥调度中心大楼建设和中山酒厂至小沥一队全长2公里防浪墙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