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深圳市供水能力10年扩大一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31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93
核心提示:        在水资源短缺与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力下,如何解决深圳城市供水保障问题?自1993年市水务局成立至今,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水务部门积极探索集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的新路子,坚持外引与内蓄并行,开源与节流并

 

        在水资源短缺与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力下,如何解决深圳城市供水保障问题?自1993年市水务局成立至今,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水务部门积极探索集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的新路子,坚持外引与内蓄并行,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已初步建立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有效地缓解了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年自来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

  “只有开源方可节流,没有水源谈何节流?只有扩大水源供给能力,才能为深圳可持续发展提供供水保障!”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坚持“市外引水与市内调蓄同步实施,超前建设水源工程和供水基础设施”的城市水资源发展战略,为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市民生活解决了供水紧张问题。

  10多年来,我市先后兴建了东江水源工程、北线引水工程和大鹏半岛水源工程,以及10余条支线工程,基本形成“长藤结瓜、覆盖各区、分片调蓄、互联互通”的水资源调配网络,境外引水能力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目前,全市自来水厂57座,日供水能力达到638万立方米,供水管网总长度达13000公里,年自来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100%,保障深圳市年均28%的经济增长和1000多万人口的用水。

  另外,近年来,为了提高我市水源应急保障能力,我市又相继新建或扩建公明、铁岗、清林径等“大水缸”,待这些项目完工之后,每年将增加蓄水规模3亿立方米,使深圳水源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到3个月。

  连续三年年节水1亿立方米

  在增加水源供给的前提下,我市又开展了创建节水型城市和社会为主线的节水活动,加强建设项目用水管理,通过实施计划用水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应用节水工艺设备器具和节水洗车技术,开展清理整顿洗车场浪费用水专项行动等活动,全市的节水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我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城市供水增幅由前几年的10%以上回落至3%~5%,特区内供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连续三年保持年节水量1亿立方米,万元GDP水耗降到26.48立方米,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海水利用总量为75亿立方米

  开发非传统水资源,是我市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另一条重要途径。近几年,我市启动了城区、山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10个以上的雨洪利用项目,目前已建成12个中水利用项目;开展了以中水和雨水利用为主的节水设施示范社区试点,确立了日立环球、爱普生等再生水、雨水示范项目,全市每年中水利用量约4949万立方米;还按“水电联产”方式,启动了盐田日产5000吨海水淡化试点工程建设。去年,全市海水利用量为75亿立方米,规划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另外,我市还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划定了城市水系保护范围,专门编制了控制保护范围258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13.2%的城市蓝线规划,明确了全市河道、水库、湖泊、水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的保护和控制范围,对城市水系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依法实行“铁线保护”,推行网格化管理,由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942万元用于保护区专项管理;统筹原水调配,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统管全市水源工程和中型以上水库,通过财政预算每年为全市141宗街道管理的小型水库安排677万元专项管理经费。近年来,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较好水平,主要水源地水质达到二类以上水源水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深圳市供水能力10年扩大一倍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