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中国积极探索在长江实现“人水和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01
核心提示:        在此间召开的“三峡工程与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新的治江理念引起了国际水电和环保专家的兴趣。这一理念基于中国正在推行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在于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实现“人水和谐”。 &nbs

 

        在此间召开的“三峡工程与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新的治江理念引起了国际水电和环保专家的兴趣。这一理念基于中国正在推行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在于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实现“人水和谐”。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大坝部主任荣格·哈德曼博士对中国新的治江理念表示赞赏。他说,长江是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在全球200个生态保护优先区之一。和其他河流一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流域的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是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他说:“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最近在治理长江的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以更加开放、坦诚地心态面对长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与各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合作,以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

        长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钮新强说,在近60年的治理中,中国在这条流域上已基本建立起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传统的治江思路主张“开发优先”,留下了诸多问题和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开发活动的加剧,长江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水生态与水环境都面临着重大威胁。

        “我们应改变过去开发优先的治江理念,转化为开发与保护并重,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统筹生态与发展,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他说,下一步治江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建立长江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将目前的治江思路总结为“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她说,在治江实践中,我们更加注重给“洪水出路”,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中的生态问题,并开始重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努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承受能力相协调。

        近年来,长江水利委员已经将转变后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制订了“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的主要对策以及保障措施。

        蔡其华说,目前长江源头生态脆弱区、水电开发集中区、重要水源区、中下游洪泛区以及两湖河口地区,已被列入了维护“健康长江”的五大关键区域。

        近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丹麦环境部签署了《水管理与水环境改善合作协议》,希望引进丹麦在流域治理上的成功经验,借鉴它在公众参与区域生态恢复方面的成功做法。

        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主任马超德博士说,目前世界环保组织关注的问题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重新评估长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动员各行各业的力量加大污染减排力度。

        马超德博士说,三峡工程经过16年建设即将竣工,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需要有更加严密的监测措施,比如工程蓄水到175米后,周边水域水质、水量的变化,尤其是水温的变化对鱼类的影响,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综合管理和调度,发挥好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积极探索在长江实现“人水和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