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上一些小区,如今已能像欧美一些大城市一样拧开水龙头就喝水———奥秘就在于小区配置了净水站,来自水厂的自来水经过中转站净化,摇身一变成了直饮水。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些净水站出来的直饮水水质如何,大多由供应商自说自话,常态监管尚未到位。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称,本市暂未发出一张管道直饮水卫生许可证。
直饮水水质监管法规缺位
杨浦区一处新建住宅区除了通常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以外,还装上了管道直饮水系统。管理这个小区的文化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内共有1000多户人家,有300多户未开通直饮水龙头,约700户用上了直饮水。当然,洗菜、淘米、洗衣服、洗澡、冲马桶仍用自来水。
直饮水是由供应商直接销售的,每升售价为0.3元。这个价位与普通桶装纯净水相比,较为便宜。在物业公司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份定期检测表。表上列出了9个水质指标,并打印上了每次实测结果。一位居民说,自己每天直接饮用的水量很大,从未出过问题。
昨天,在黄浦区一小区,记者发现物业公司一楼大厅张贴着饮用水检测公告,其中包括了色度、PH值等11项指标,全部合格,落款日期是今年2月23日。负责日常管理的徐师傅告诉记者,小区约有250户住户,三分之二都在使用直饮水,目前每天平均有两三吨使用量。徐师傅告诉记者,公司会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如果个别用户对水的质量存在疑惑,他们也可以单独对其水质进行检测。
不过,其他一些用户的想法有所不同。“供应商是直饮水生产者,仅仅由生产者检测自己的产品,显然是不够的。”一位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除了企业自检,还得由相关监管部门定期抽检,这是常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