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太湖水质呈现四个“有所改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9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71
核心提示: 江苏省已经完成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环境整治规划,今年将开始全面实施。记者4月8日从省环保厅获悉,去年以来,江苏省紧紧围绕“两个确保”的目标,太湖水质呈现出四个“有所改善”,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省环保厅有关人士介绍,四个“有所改善”

 

江苏省已经完成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环境整治规划,今年将开始全面实施。记者4月8日从省环保厅获悉,去年以来,江苏省紧紧围绕“两个确保”的目标,太湖水质呈现出四个“有所改善”,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省环保厅有关人士介绍,四个“有所改善”表现在,湖体综合营养状况指数有所改善,下降了1.5,为60.2;5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有所改善,达标率为67.9%,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1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劣Ⅴ类河流数量由2007年的9条减少到3条,目前水质最好的时候都在Ⅲ-Ⅳ类水平;蓝藻水华聚集程度有所改善,蓝藻暴发频次和最大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28.8%和44.3%。

四个“有所改善”的背后,是更多实实在在的数字,载负着江苏治太的艰辛付出——

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我省(指江苏省,下同)有600多个项目,总投资583亿元。我省实际明确了1600个项目、1083亿元,总投资增加了近一倍。

自应急实施“引江济太”工程以来,已有9亿立方米的长江活水注入了太湖。去年累计打捞了60万吨蓝藻,是上一年的3倍。控源截污是防控太湖水污染的“釜底抽薪”之举,我省一年内关闭了1207家化工企业,两年累计3101家。1174家工业企业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开建153家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117万吨/日。仅去年一年,就建成了3500公里的污水管网,超过了上一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

清淤,是为内源污染较重的太湖“排毒”的有效手段。至4月底前,太湖将能完成16平方公里、572万立方米的清淤任务。加大了环太湖河流的疏浚力度,全年完成了土方800万立方米,建成了环太湖生态防护林6.23万亩。去年,太湖还拆除了围网面积27.51万亩,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

机制创新,是太湖治理的智慧之举。15条入湖河流实行了省领导、省有关部门和地方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纲的“双河长制”。各个厅局建立了分工协作的“大会战”机制。引入多元投入机制,省财政投入了20亿元,带动了地方投入120亿元。我省还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为人口密集地区的湖泊治理探索一条科学之路。

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太湖治理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太湖湖体的“藻型生境条件”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蓝藻大面积暴发与“湖泛”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且,实施项目治理,近期资金投入的缺口也较大。

今年一开春,我省就针对太湖治理提出了“两个确保、三个下降”的目标,即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年月均值劣于Ⅴ类的数量下降到20%以下,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同比下降5%,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到60左右。

为此,我省将扎实抓好应急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综合整治,确保湖体水质进一步改善;同时健全太湖治理工作机制。

今年,我省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市县每年从新增财力中拿出10%-20%用于太湖治理;鼓励和支持地方通过发行债券以及BOT、TOT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等。我省还依托国家重大水专项开展科技协作攻关,认真总结推广湖体生态清淤、水葫芦种植、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等经验,逐步让科技在太湖治理中发挥“主角”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太湖水质呈现四个“有所改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