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务巨头、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Euronext:VIE/NYSE:VE,下称威立雅)亚洲区总裁穆乔石,国庆节前在威立雅北京总部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回应了威立雅“高溢价”收购中国水企股权,从而推高中国水价上涨的说法,并畅谈了对眼下中国水资源现状的看法。
他表示,威立雅并未“高溢价”收购股权,也没有在收购协议中包含涨价的条款;他指出,目前占中国水务市场仅1.5%的威立雅不可能推高中国水价。
回应“高溢价收购”
2009年,中国的不少城市纷纷上调水价,在中国水务市场不停“高溢价”收购的外资水务公司也随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种声音认为,作为“高溢价”收购的补偿,外资在与地方政府的合同中,注明了逐渐提升水价的条件。否则,外资一般不再进行下一步的谈判,这也就为日后水价的节节攀升埋下了伏笔。
对此,穆乔石表示,首先,外资水务在中国水务市场的份额只有4%,其中威立雅的份额更不足1.5%。其二,2002年中国出台的文件规定,外资企业不允许拥有50%以上的股权。在这两点限制下,威立雅不可能“牵动中国水务市场的鼻子”。
而据中国水网的统计数据,在华的六家主要外资水务企业中威立雅排名第一,其在中国的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
穆乔石则强调,“威立雅只是根据成本经营状况对当地政府的水价提出建议、向当地政府申请是否可以涨水价,但是在与地方签定的收购合同里并没有要涨价的条款。”
穆乔石称,中国政府的决策力很强,地方发改委决定水价是否上涨,威立雅向当地政府施压要求提价,则完全不现实。
威立雅在华的所有收购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威立雅兰州项目。2007年1月,威立雅以17.1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竞得兰州水务集团45%的股权。同台竞标的世界第二大水务巨头中法水务、内资企业首创股份的报价则分别只有4.50亿元和2.80亿元。
这一价格的悬殊令外界纷纷评价威立雅是在“高溢价收购中国水企”,但穆乔石予以否认,其援引数据称,17.10亿元中,7亿元是收购3.5亿股本的价格,其余的10.10亿元为增量投入,包括1.40亿元增资扩股资金和8.70亿元后续投入,并不作为所转让股份的直接对价。
“威立雅只花了7亿元收购兰州水务3.5亿股本,”穆乔石认为。他补充说,“威立雅来中国进行的是长远投资,未来的回收预期长达30年以上。”而且,他表示,威立雅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来评估收购价格,如果中国水企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实际无异于这部分国有资产被外资水务所偷窃。
不过即使如此,威立雅收购兰州水务依然溢价1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外资“高溢价”收购中国水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看好中国水务市场未来的发展。中国水务市场的行业回报率平均在5%-10%之间,而且回报稳定,对于外资来说极具吸引力。另外,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不断聚集到城市中,水务市场还将迅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