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政府”成为水价上涨的“众矢之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03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49
核心提示:        中国水务市场化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是市场化方向一走到底呢,还是寻求改革新突破。”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原秘书长洪觉民给出的答案是,现在到了“供水归公”的时候。       “供

 

        中国水务市场化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是市场化方向一走到底呢,还是寻求改革新突破。”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原秘书长洪觉民给出的答案是,现在到了“供水归公”的时候。

        “供水归公”就是强调政府在公用事业中的责任,明确政府是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也指出,城市供排水是公共服务,不管改革怎么发展,政府的公共职能始终不能改变。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正是高辉清所认为的水务改革需要摆正的三大关系之一。其实,中国政府与水务企业发生密切关系的时间并不长,直到2002年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企业才算是深入地参与到水务市场之中。2004年,建设部又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政府主管部门和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

        然而,水务市场化似乎和政府退出公用事业划上了等号。一些地方政府干脆对国有企业“一卖了之”,最终不可避免地造成“赤峰水污染事件”这类悲剧的发生。 
    
        高辉清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以前水务市场是政府主导型,企业运营费用直接从财政上拨,现在应该更多地贴近市场,往企业里引入私人资本。但水务企业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带有很大的公共性,所以还要保证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度。换句话说,即使百姓没钱可交水费,也要保证供水的正常,这就只有依靠政府的控制力。

        水务改革的第二组关系是“市场与监管”。郭鹏用“企业很受伤害”来形容政府监管不足所带来的“痛苦”,他希望政府对“坏孩子”坚决打击,对“好孩子”坚决支持。

        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祥形象地说这是“渠没挖好”,即监管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的时候,急于市场化改革,必然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 
    
        监管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建立“坏孩子”的退出机制。正如高辉清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所说,“企业运营水务,应该有盈利,但是如果企业存在利润转移,或者通过暗箱操作为自己牟利,就要让其坚决退出”。 
  
       高辉清认为水务改革还要处理好“企业盈利与公共责任”的关系,当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即使企业赔本,也要保证水的供应。涨价也是一样,要看当时的大环境,如果当时CPI涨幅过快,就不宜调整价格,而是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来自企业的张国祥对于“公共责任”更是感同身受,他指出,“公用企业一定要讲社会责任,没有社会责任也就没有立足之地,就将被老百姓和政府淘汰”。 
    
        不管是平衡哪些方面的关系,徐宗威指出,水务改革的本质是借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快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解决公共产品需求问题。“水利万物”,水务改革最终目标还是在于一个“公”字,最终才能真正获得公众的掌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政府”成为水价上涨的“众矢之的”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