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个缺水型城市,每年都要从周边地区取近10亿立方米的原水。取水口水质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市民的饮用水是不是安全。昨天(12月28日),深圳举行第七届“市民关爱东江行”活动,近百位市民奔赴东江水源取水口,了解生命线工程的引水过程。
东江水源工程取水口位于惠州境内,每年将近有3.5亿立方米的水从这里通过管网输送到深圳的各大水库,输水线路总长约136公里。昨天,近百名市民受邀参观东江取水口,近距离感受现场环境和水质情况。
据了解,东江水源工程自2001年建成通水以来已经连续运行8年,累计为深圳供水超过30亿立方米,而它的二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冲刺阶段,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将使东江水源工程的取水能力增加一倍。
汤主任表示,虽然工程完工之后,东江水源工程供水能力将由占深圳市原水年供应总量的1/3上升到1/2比例,但是水资源的整体有限,今年东江的水位下降就很明显,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在持续一天的行程中,市民除了关注水质安全之外,最关心的还是水价的问题。部分受访的市民表示,深圳即将举行水价听证,在节约水源、倡导理性消费这个大背景下,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利用,有其合理一面,但是在水价梯级定价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各阶层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