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修复、补水、管理”这8字将成为南淝河治理的秘诀。南淝河水势较为平缓,而十五里河则较为陡峻,落差较大,治理的方法跟南淝河也有着较大差异。而派河又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因为流进城市区域较少,其主要污染源来自农村污染,治理上就要重点考虑这个因素。据合肥市环保部门透露,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板桥河、店埠河、四里河这6条河流都将拥有自己的“治污处方”。
“南淝河一直在治理为什么还是有臭味?”“南淝河以后应该如何治理?”“合肥境内的其他河流又该如何治理?”……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近日,省市环保专家坐在一起共同解答市民的疑问,并联合“坐诊”为合肥市青山绿水开出一剂剂药方。
母亲河之痛在于无水源
“南淝河的水是无源之水。”合肥市环保局生态处负责人仰礼信道出了南淝河水源的状况。据他介绍,南淝河水源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一是雨水等城市地表径流,约占南淝河水量的12%;一是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尾水,这一比例为50%;余下为城郊面源水体,为38%。
而就南淝河城区段水源来说,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要占据更大的份额。“大致在90%,”省环科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陈云峰解释说,“因为没有清洁的水源补充进来,南淝河水质的好坏只能由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质量决定。”
据了解,合肥的尾水标准一般在一级B,化学需氧量为60mg/L,而即使是这样,水质仍旧低于五类水40mg/L的标准,为劣五类水。据不完全统计,每天经由南淝河干流流入南淝河的污水厂尾水大致在46万立方米,“这就是南淝河水源的状况,如果不能提高污水处理的标准,南淝河达标基本无望。”陈云峰说。
南淝河只是其中一例,合肥水环境治理难度颇高,“合肥境内河道落差大,存不住水,河流河道短,林立的闸坝人为打破河流的自然常态,破坏了自净功能,使得河流治理条件极为不利。”合肥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向民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河流治理跟生病是一个道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水环境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
治本之道在于多管齐下
面对南淝河的状况,仰礼信很坦诚地说,南淝河水质尽管有所改善,却还未达到预想目标。虽然合肥水环境治理条件不利,但是不是就只能束手无策?
据了解,从去年底开始,合肥市环保局就开始对南淝河等河流进行实地考查,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现在,针对南淝河的治理方案已经集结成册。“截污、修复、补水、管理”这8字将成为南淝河治理的秘诀。
截污不仅仅是拦截污水排放、铺建管网,更重要的是提高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出厂标准,这是南淝河水质达标的关键。据介绍,明年合肥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将成为重点工作,污水排放标准将由一级B提升至一级A。
此外,将确保河流生态补水常态化,每天补多少,一年补多少,水从哪里来都要经过精确测量,以便增加水体容量,提升水体自净功能。
加强对城市河道的管理,去年开始合肥市环保局实行“河长制”,即由各级环保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今年,市环保局正努力让更多的单位参与进来,让各个县区的“一把手”都来当河长,联手治河。
让每条河流有“疗伤秘笈”
南淝河治理方案已经拟定,而下一步,合肥境内的重点河流都将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治病“处方”。
“下一个治理的重点将是十五里河。”据仰礼信介绍,南淝河水势较为平缓,而十五里河则较为陡峻,落差较大,治理的方法跟南淝河也有着较大差异。“可能会采取中游适当建坝、下游修建生态湖泊、下下游建造人工湿地的方法。”仰礼信说。
而派河又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因为流进城市区域较少,其主要污染源来自农村污染,治理上就要重点考虑这个因素。
据了解,全省13条重点河流污染治理都将实行“一河一策”,其中合肥河流就有3条,但据合肥市环保部门透露,合肥市开展一河一策治理的河流将不止3条,板桥河、店埠河、四里河都将拥有自己的“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