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对听证代表自制的四套方案反应如何?本报(南方日报)问卷调查显示———
“超九成调查样本支持工商、行政、事业单位设阶梯水价和大幅提高特种水价,但原水价格联动自来水价格机制遭遇‘滑铁卢’,而细化现行居民水价阶梯则引来众议。”听证代表刘杰抛出的四套民间版水价调整方案引起市民热议和争议,观点有赞有弹。
昨日(1月19日,下同),本报针对四套民间方案的五大新思路制作了调查问卷,并有针对性地对低保户、清洁工、退休干部、城中村居民、学生、主妇、公务员、公司白领和商户等各类人群共计60人进行了样本调查。
居民水价阶梯是否应细化?
■统计结果
民间方案将现行居民生活用水的“三级阶梯水价”细化为“4方及以下、4—18方(含)、19方—29方、30方(含)以上”四个等级。但调查显示,支持新旧两个方案的人数相等。但后者中至少过半人认为“4方”最低保障线应再提高些,比如增至8方、10方或20方。
意见PK
□正方细化利于低收入家庭
市民李明赞成细化居民水价阶梯,认为此举有利于低收入家庭。“每个月4方的用水量主要是低收入家庭才能做到,如果把这部分划分出来,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因水价上涨而增加生活压力。”
同时,他认为细化阶梯可增强人们节水意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老百姓无形中就会有‘最低保障’、‘基本需求’等概念”。
而退休干部蒋峰虽支持细化水价阶梯,但提出各阶梯范围需重新划分:以10方为一阶梯较好。
公务员吕明则自己设定了“20方以内、21—25方、26—30方和30方以上”四个阶梯,认为20方以内不加价,其余阶梯按“5%、10%和15%以上”设置涨幅。
□反方现行水价阶梯设置合理,无需改动
市民邝小姐认为,原水价阶梯设置合理,不需要改动。“真正每个月能用到4方水的家庭有多少?一般而言,一个三口之家最少也要10方,而低保户家庭本身就有8方免费水的优惠政策。现在又将4方水设置为‘最低保障’,两者不就冲突了吗?”
她认为,细化完全没有必要,而将原先22方的阶梯降至18方,也是“小改动,意义不大”。
市民万卓也不赞成细化,认为深圳绝大部分低收入家庭都居住在城中村,由于城中村“用水中间层”问题导致水价高达5—7元。“如果城中村的高水价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将水价阶梯如何细化都无法惠及我们。”
工商行政事业用水是否应设阶梯水价?
■统计结果
此项调查除3名工业商业类受访者提出反对外,几乎受到市民一致赞同,是意见统一度最高的调查项。
意见PK
□正方行政事业单位节水意识更需强化
“与居民相比,这三类用水才是水资源支出的大头,但由于这些用水都有‘公用’性质,用时不心疼‘公家’的钱,所以节水做得并不好,尤其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或公共场所。”公务员姜雯说,“利用价格杠杆强制节水,对这些单位而言,比居民更迫切。”
消费者听证代表、大学生沈君却担心节水效果不明显。“工商业用户是利用水来生产商品达到盈利目的,高水价并不能让其少生产产品,超过定额而导致的高额水价可能导致产品涨价,最后水价上升的成本压力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反方工业用水额度早有规定,无需重置
商业用户代表刘永强对以“纳税额+行业系数”划分工商业用水“定额”量的方式表示怀疑。“划分难度很大,根本没办法在听证会来解决,我认为听证会上还是要集中围绕水价涨幅问题来谈。”
而工业用户代表邓建强则说,深圳2007年实施的《深圳计划用水办法》已规定企业上报年度计划用水量供水务部门审批,超出计划用水量部分,水价税务部门将征收更高价格:超过月度计划用水量10%(含)以内的,被警示;超过10%以上至50%(含)的,按照其基本水价的2—5倍收费;超过50%以上的,按6倍收费。
“尽管这一政策没有在调整方案中体现,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有这样的规定就不需要重新设置了。”邓建强说。
财政补贴有无必要?
■统计结果
民间方案提出4—18方家庭户和2—6方集体户这两个用水量是需求内用水,且可体现一定节水行为,因此建议政府进行部分财政补贴。对此,有36.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而63.3%的则同意,其中不少人认为难操作。
意见PK
□正方财政补贴利于鼓励节水
“这的确有利于鼓励节水。特别是用水量在新方案中的‘基本需求’和‘奢华享受’之间徘徊的家庭,如有的家庭每个月用水是20方,那么它可能会为了得到补贴而减少2方水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会增加更多‘潜在节水家庭’,并有利于人们发现原来节水并非难事。”市民陈微说。
□反方财政补贴不如不要涨价
听证代表刘永强却表示,与其财政补贴,不如将水价的涨幅控制在较低、市民可接受的范围内。“政府要进行财政补贴,所用的钱还是纳税人的钱,涨价需要循序渐进,可以考虑将所有用水的涨幅都控制在10%以内。”
也有市民认为,对水价进行财政补贴必定只是小金额,要政府为此专门成立项目的可能性很小。“既然涨价要补贴,还不如不涨价或少涨一点,省得花费人力、物力去搞补贴项目。”
特种水应不应该涨价?
■统计结果
由于此前不了解洗车、歌舞厅等属于特种水,所以大部分市民和听证代表都没在意其价格。在了解情况后,九成受访者疾呼特种水必须大幅涨价,仅一成人投了反对票。
意见PK
□正方特种水应分担其他类水价的上调负担
“特种水不是居民的刚性需求,能够去这些特种水行业消费的人都有一定消费能力,如果水价上涨,即便其成本转嫁到这部分人身上,他们也有承受能力。”消费者代表沈君说。
市民肖天建认为,一方面正是因为这次没有调高特种水价格,所以导致居民等其他类用水价格高涨,特种水应该分担其他类水价的上涨负担。“涨幅的大小可能需要研究,但绝对不应置身于涨价之外。”
□反方特种水行业成本压力已很大
工业用户代表吴桂宝却认为,深圳特种水每方7.5元已经相对较高。“这相当于工业用水价2.25元/方的3倍多,特种水行业的成本压力已经很大。而且,我认为城市之间有很多差异,或不存在可比性,即使深圳现行特种水价比其他城市低,也不代表它就应该涨价。”
水价联动是否合适?
■统计结果
水价联动在此次调查中最不受市民认同:86.7%的受访者认为“设置过于简单,且容易造成水价频繁上涨”,认同者仅刚过一成。
意见PK
□正方水价联动或使水价变化有规律可循
水价联动:原水价格上涨,水价就涨。对此,有少部分市民认为有道理。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涨水价,主要原因不外乎企业经营亏本。但要考证其是否亏本比较难,如果能够建立水价联动机制,或许可以使水价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市民邝小姐说。
□反方水价不能单独与原水价捆绑
而多数市民则反对水价联动。
“这会让相关部门更有理由涨价,由于资源短缺,以后的原水价格一定往上涨,这就意味着水价也会一直涨。水是市民刚性需求品,价格怎能频繁上涨?”市民陈微说。
沈君则说,水和石油并不相同,如果将两者的价格变化规律等同,她担心会出现水价像油价一样被“炒高”。
代表邓建强则认为,自来水价格牵扯到很多方面,包括中间加工环节、净化设施等,不能单独与原水价格进行捆绑。
■专家观点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吕品祥:
特种行业水价可大幅上调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吕品祥表示,发改委公布的四套方案基本合理,但对于不环保的用水方式,如高档桑拿洗浴中心等特种行业,其用水价格还有涨价空间,可以大幅提高收费。
“现在特种行业是7.5元/方,我觉得可以涨到15—20元/方。相比北京40元以上/方的特种行业水价,深圳算是低的。”吕品祥说。
不过,针对刘杰提出的四级阶梯水价方案,他认为没有必要设定4方以下的阶梯。“之前深圳曾测算过,每户每月22方用水量还是比较合理的。”
对于工商行政事业用水设阶梯水价的想法,他认为“太细分没有必要”。吕品祥说,抄表是很麻烦的事,而工商行政事业涉及太多行业及部门,在每月水费的统计上会很麻烦;而关于水价联动机制,吕品祥并不赞成。“原水价格的变动是短期的,不可能经常性地上涨”。
他认为,目前深圳发改部门的方案已经考虑到未来原水价格可能发生的变化。“但现在水价的调整并没有一步到位。”
吕品祥表示,如果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利润率等问题,可能水价的涨幅会更大。“目前来说不太现实,现有的方案居民容易接受一些。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变化,水价只能逐步调整。”
公共预算志愿者吴君亮:
水价听证先讨论要不要涨,其次才是如何涨
刘杰的四套方案见报后,公共预算志愿者吴君亮昨日专门联系本报记者,表示这四套方案将会背离水价听证的核心问题,即水价凭什么上涨。水价听证先要解决的是水价要不要涨,其次才是上涨的具体方案。
同时,他质疑:提出新方案的听证代表来自节水企业,“特种用水等水价大幅上涨”的建议是否会给其企业带来收益,是否会使其提出的水价方案有失公允?
吴君亮表示,此次水价听证,从听证方案和其成本监审反映出来的核心问题是提供水价上涨的论证材料不充分,“虽然深圳水价便宜,但现有材料依然无法说服我接受水价上涨”,如果无法说服公众同意水价上涨,那居民水价上涨,还是商业、特种用水价格上涨,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成本上涨理由不充分,供水成本人员支出过多,净资产利润率为什么要求6%?这些核心问题发改委等部门依然没有给予解答。”吴君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