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北省水利部门了解到,目前,我省(河北省,下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2323万人,其中水质不达标的1537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66%。水质不达标成为我省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困扰。
“高氟污染加苦咸”是我省一些平原农村饮水问题的真实写照,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中,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我省中东部平原饮用深层地下水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廊坊等市,受害人口达到651万;饮用污染水的人口有539万,主要分布在石家庄等地的山区及山前平原区;此外我省还有饮用苦咸水的人口347万,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的邯郸、邢台、沧州、保定等市。
对此,相关专家建议,要因地制宜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
中东部平原主要是受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引黄入冀是解决当前该地区饮水水质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的速度,积极建设我省“两纵六横”供水工程网络,力争工程早上马,早调水,以便使农民早日喝上“放心水”。
山区及山前平原区饮用水水质不安全,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解决该区域部分乡村的饮用水水质不安全问题,要在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础上,查清饮用水超标的原因,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并采取技术措施改善饮水水质;对人口密集的村镇,可采用混凝沉淀法、活性氧化铝或骨碳作吸附剂吸附过滤、膜法(电渗析、纳滤、反渗析)等净化技术进行饮用水集中处理;对散布于山区的居民,既可采用明矾加碱法、煮沸法、活性炭或砂过滤法改善饮用水水质,也可以修建集水窖收集雨水以供饮用。
此外,我省还需要通过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水质监测体系等措施来解决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