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与市民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我市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二次供水设施也迅速增加。目前,全市已有1000多家二次供水设施单位。那么,我市二次供水的现状如何呢?记者近日从市容管理考评委获悉,全市二次供水水质八项必测的指标合格率由整治前的70%达到了现在的98%。
据介绍,使用楼房的楼顶水箱、蓄水池或加压水泵进行供水,都属于二次供水。与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相比,这种供水方式因为要经过二次供水设施,所以容易造成污染。
目前,我市的二次供水设施总数为1100多家,涉及400多个小区,二十多万居民。早在2001年初,根据“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活动的要求,我市就把“二次供水治理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同时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和专项整治,主要是检查二次供水的水质和设施是否达标。
厦门市容管理考评委办公室主任 冯晋来 水质合格就是八项指标检测要合格,设施管理达标合格主要是整个水池消毒清洗管理,我们是对它进行量化考核评分的,达到90分以上,才能作为二次供水合格单位来进行挂牌。
治理活动开展以来,我市90%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都能按规定半年至少清洗一次水池,98%的管水人员持有健康证上岗,设施的完好率也基本保持在95%以上。目前,全市已有699家设施单位取得了合格单位的牌子,占设施总数的62%。
厦门市容管理考评委说,下一步要突破二次供水治理的“难点”和“重点”,针对水质不合格,整改又不到位的设施管理单位,继续跟踪督促,根据问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新闻媒体曝光、处罚等。
厦门市容管理考评委办公室主任 冯晋来 对一些水池建设不符合要求,特别是饮用水水池没有和消防水池分开的,那水质肯定是不能合格的,所以对这些在建设初期在图纸审核方面必须要给予说明,在设施方面必须把他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