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栽
绵阳127万亩庄稼“不差水”
(邹俊川记者李晓东)记者近日从绵阳市武都引水工程管理局获悉,绵阳大力开展抗旱备耕工作,提前蓄水,已储备了127万亩灌面的用水需求。同时,武引局正协调好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之间的矛盾,确保完成全年计划农业供水1.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3000万立方米,工业生产用水2000万立方米的目标。“囤水如囤粮,水满人心稳。”绵阳市要求各部门对灌区内的蓄水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对蓄水量不足的地区提前安排供水,对供水期上下游打时间差、季节差,缓解了用水打挤的矛盾。
此外,绵阳加强了对堵塞渠段疏淘工作,保证输水畅通,同时对各类提灌设备,渠道闸门等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确保本月底前顺利输水。为了防止用水不均,今年对地方在分支渠取水全面推行计量取水的办法,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增雨
内江向天要水353万方
(唐泽学记者董世梅)3月24日一大早,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新牌坊村6组村民谢大君就冒着小雨在地里栽玉米苗。“育的玉米苗早就该移栽了,但天老爷一直不下雨,多亏昨晚这场雨!”不单单谢大君,新牌坊村的很多村民都起了个大早,趁着这场及时雨忙春耕。村民们不知道,这场雨是内江气象部门向天要来的。
这次全市大规模人工增雨,分别在东兴区高桥镇、隆昌金鹅镇、资中水南镇、市中区史家镇、威远山王镇等5个作业点,先后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6次。内江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刘伟介绍,此次增雨共出动6辆火箭车,发射火箭弹10枚;出动“三七”高炮2门,发射炮弹34枚,增雨点普降小雨,受益面积达到1940平方公里,实现增雨353万立方米,对改善当前土壤墒情有一定作用。
救灾
蕉村镇打出抗旱“组合拳”
(赵仕龙惠云平记者钟晓晴)日前,记者在高县获悉,随着春旱日益加剧,该县蕉村镇政府打出“组合拳”全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3月1日以来,蕉村镇一方面通过财政投入6万余元,社会和企业捐助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4万余个,重点安排整治了8条大堰;另一方面则由经发办、农技中心、水务站、畜牧站等部门组成助农增收服务队,由信用社、邮政储蓄、煤矿企业组成抗旱资金保障队,由综治办、调解办、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组成争水抢水纠纷处置队,“以旱制旱”,共同打好抗旱保苗战;同时,镇党委领导分派到各村、村“两委”干部具体负责到工作点上,原则上做到责任范围内的抗旱工作和用水实际问题在区域内得以解决。
目前,全镇没有发生重大灾情,全镇3万多亩良田旱情基本稳住。
抽水
汩汩清水流到果园里
(徐勤勇康宁余思远记者孔芒)“我的两亩椪柑都卷叶了,再不下雨树子都要干死了,幸好政府组织抽水,今年的收成又有希望了。”近日,当汩汩清水流到果园里时,古蔺县马蹄乡马岭村王家寨村民李扬武激动地说。
自2009年8月起连续7个月全乡秋冬连旱叠加春旱,已经给全乡人畜饮水、小春作物、甜橙产业及春耕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乡党委政府从3月1日起集中全部干部力量,由乡领导带队深入到重点地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通过政府出资,群众出力的形式大力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全乡共投入资金16.4万余元用于修缮3处水利设施和新建2处提灌站。为减少大春损失,在种植品种上有序改种,目前,全乡规划落实2000亩旱田改制的高粱种已经发放到群众手中,下一步将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指导育苗移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