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不能再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冷落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2  来源:新华社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17
核心提示:        温家宝总理在云南考察灾情和抗旱工作时指出:“要痛定思痛,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水利建设。”这番话在西南旱区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人们热切地期待着总理的要求在灾区和全国各地早日得到贯彻落实

 

        温家宝总理在云南考察灾情和抗旱工作时指出:“要痛定思痛,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水利建设。”这番话在西南旱区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人们热切地期待着总理的要求在灾区和全国各地早日得到贯彻落实。 

      这次罕见的严重干旱,导致西南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大量群众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耕地受旱面积4920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
   
      持续了几个月的大旱凸显出当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源工程不足、灌溉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西南地区水利工程长期欠账,病险水库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在大旱面前不堪一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报废,近年来“两工”取消,又没有动力兴修水利,很多地方基本上只能“靠天收”。目前云南省有效灌溉只占耕地面积的37%。全省水资源利用率仅为6.9%,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新华社记者在云南广南、开远和弥勒等县市采访发现,因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当地小水窖数量很少,已有小水窖因没有水源补充、规模小等原因发挥不了作用,导致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经济损失加大。

      这次西南罕见大旱再次警示我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基本的民生保障工程,水利建设忽视不得,轻视不得!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极端异常天气频现,不少地方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事关城乡供水安全,而且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民生意义重大。要有效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就必须痛下决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近年来,一些基层政府受不正确的政绩观驱使,热衷于经营城市,建高楼大厦、地标式建筑,或把资金投入到经济效益高的水电站建设上,严重忽视了投入大见效慢、对GDP贡献不大但事关民生和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设施。长期投入失衡,导致原有水利设施老化、欠账越来越大,最终在需要其发挥作用的大旱之年令人束手无策。

      祸患常积于忽微。可怕的不是干旱的再次发生,而是警钟敲响后的麻木。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在这次旱灾中汲取教训,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水利建设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加强规划,健全机制,加快建立大中小结合的多层次水利工程体系。这样,再有极端天气光顾时,我们才会从容不迫。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不能再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冷落了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