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全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在宣威市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要紧紧围绕提高水保障能力这个重点,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富民强滇的头等大事,坚定信心、排除万难、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吹响大干水利的号角,迅速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改善城乡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对全省水利建设工作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主持会议并对贯彻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白恩培在批示中指出,百年不遇的旱灾给我们的重要警示之一,就是必须尽快解决云南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水平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水利建设的成绩和经验,以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城镇用水供给为重点,按照应急与长远相结合、大中小并举、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统筹的原则,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科学规划,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全面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秦光荣在讲话中指出,云南水资源极其丰富,但可利用的有效水资源严重不足,呈现出“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4大特征,即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少,水资源受污染较重,水土流失严重。长期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重要水利设施,水源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深得民心,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当前,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仍然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水利化程度很低,现有水利设施老化,仍不适应全省发展的需要。富民强滇,必先兴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要紧紧围绕提高水保障能力这个重点,大干水利,全面掀起新一轮兴水利促发展的热潮。从今年到“十二五”末,全省累计投入1000亿元左右,开工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完成541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库容30亿立方米,总库容达到138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88亿立方米。
秦光荣强调,全面加快水利建设,要突出做好“兴水十策”这篇文章。一是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增加蓄水保障能力,在实施一期“润滇工程”基础上,继续推进二期“润滇工程”,开工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今年力争开工40件以上工程;二是继续推进滇中调水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在“十二五”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缺水问题;三是加大力度推进昆明补水工程,挖掘云龙水库的蓄水潜力,进一步发挥掌鸠河补水工程的作用,加快推进清水海补水工程,争取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尽快开工建设,为解决滇池生态用水和昆明未来发展用水创造条件;四是提、引、输并举,充分发挥水电站综合利用效益;五是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协调做好烟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及以工代赈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重视灌区田间渠系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进中央和省安排的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逐步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七是开发利用地下水,寻找新的水源。开展地下水普查,制定地下水开采规划,科学地利用好地下水资源,对一些重点地区继续禁采地下水;八是切实抓好水污染的综合整治和防洪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长治”、“珠治”工程,提高重点城市和农村集镇、粮食主产区的防洪保障能力,提高水环境质量;九是维护良好生态,进一步发挥生态对涵养水源的作用,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增强云南水环境的保障能力;十是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动水利建设。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用水管理,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水利为民,民促水利”良性发展局面。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至2012年,省级筹集不低于100亿元资金支持水源工程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带动地方、企业和民间资金投入建设400亿元,共计投入水利和农村水电建设500亿元以上。到2015年,6年累计投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林出席会议。副省长孔垂柱对全省水利建设工作作具体安排。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智,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出席会议。
会议表彰了2007—2009年度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的决定(讨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