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报告认为,如果中国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监管,2030年中国的用水需求将达到8,180亿立方米,供水缺口2,010亿立方米。
据新华社4月27日报道,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26日在京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通过使用不同杠杆管理好用水需求,可以解决中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大部分节水措施都可能带来利润可观的潜在投资机会,到2030年预计每年可产生1,31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
报告指出,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但水供应却只占全球总量的7%。到2030年,中国人口预计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消费预计会达到1,700立方米。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今年中国西南部的严重旱情,使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报告分析指出,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将使工业和市政领域用水需求剧增。假设中国不在2030年之前采取行动,到2030年,工业用水需求预计将达到约2,650亿立方米,比2005年翻一番;市政用水需求也将增加一倍,从2006年的670亿立方米增至约1,330亿立方米。这两个领域将构成届时中国水需求增长量的76%。
报告认为,政府最近的一些举措更专注于增加水的供应方面。事实上,增加供应可以使中国弥补用水缺口,但只有对一系列可以减少水需求的解决方案进行投资,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将来的水资源缺口问题。
研究报告对可能减少水需求的不同杠杆的潜在影响和成本进行了评估。报告显示,17种杠杆可促进农业领域节省640亿立方米的用水;13种杠杆可以对热电、纺织、造纸和钢铁四个用水最多的工业产业进行水需求管理,年可节约用水450亿立方米;7种市政举措年可减少180亿立方米用水需求。
麦肯锡公司全球合伙人、研究报告负责人尤茂庭认为,中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使用不同的杠杆,可以达到供需平衡。同时,在这么多手段之中,如果选择比较好的话,不仅不会给社会造成更多负担,而且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尤其是在工业和市政领域,很多举措的投资回报会非常有吸引力。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27日报道,麦肯锡报告说,如果中国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监管,那么2030年中国的用水需求将达到8,180亿立方米,供水缺口2,010亿立方米。
报告认为,通过在工业、农业和市政领域采取增加水供应或减少水需求的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供水缺口,而这些技术的利用可能带来利润可观的潜在投资机会。
麦肯锡项目经理王莉对本报解释说,按照水成本曲线,“中国应该优先采用单位成本低、收益好的技术来解决供水缺口,如果不能满足,再采用成本相对高的技术”。
工业是水资源消耗户,其中,热电、纺织、造纸和钢铁这四大用水最多的产业最需要进行水需求管理。四大产业中,热电用水最大。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到2030年长江流域电力用水最多,为350亿立方米,其次是珠江和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对纺织产业的用水需求也是最大,为100亿立方米。而松花江流域到了2030年,纺织、造纸和钢铁的用水需求将饱和。
麦肯锡的预测显示,通过产业技术改造,可以弥补2030年供水缺口的24%,即480亿立方米。其中,废水再利用形成的节约量可占前述480亿立方米总节水量的36%。
市政领域是除农业和工业外的第三大水资源用户。麦肯锡报告认为,在所有市政举措中,通过更换管道来减少水泄漏最具备节水效益,每年可节省92亿立方米水资源,占2030年市政节水总量的40%。
麦肯锡的研究还表明,到2030年,中国10个流域中有8个将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其中海河流域的供需缺口将达39%;其次是东南流域,供水缺口为36%;再次是黄河流域,缺口33%;而长江流域缺水26%;2030年没有供需缺口的是松花江流域和西南流域,后者富余8%。
麦肯锡说,为了解决饮用水供应问题,中国需要投入460亿元建设410亿立方米的新水处理能力,其中长江和珠江流域将占新建水处理能力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