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以来,海南进入汛期,连降暴雨,积水严重。海南汛期如何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呢?
有关气象专家指出,海南夏季汛期的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严重,易污染地下水,使人民和牲畜的饮水状况受到威胁,必须加强对灾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选择安全的饮用水水源地。同时,还需要在大范围内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措施,向灾区人民宣传鉴别饮用水水源地的简易方法。环保人员还要定期测量评估饮用水水质,切实保障灾区人民喝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海南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指出,汛期水体污染主要来自粪便、垃圾以及各种腐殖质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抓好汛期灾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处置、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厕所垃圾管理等重点环节,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有力途径。同时,还应重视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放射源的安全,防止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固体废弃物流失到水体而造成放射性污染。此外,还应挖开抗洪期间筑起的堤坝,并挖去淤泥,保持河流畅通,尽快恢复水体原有的自净能力。
专家指出,饮用水消毒方法主要是采用消毒剂消毒。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对分散式和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和供水设施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