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吉林省水利发展史上投入最多、水利事业取得成就最显著的五年。日前,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宿政在接受专访时,在回顾“十一五”成绩的同时,还畅谈了“十二五”全省水利系统的前景。
谈到“十二五”的工作目标,宿政信心十足。老龙口、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引嫩入白、大安灌区等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全部投入运行,中部城市引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配套工程相继启动。
防洪除涝目标: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重要支流、重点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重点地区和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点低洼地区和粮食主产地区排涝标准得到提高;抗洪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抗旱减灾目标:五年间,重点地区、重要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抗旱应急体系基本建立,减灾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农村饮水目标:解决480万农村居民和64万农村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率达到100%;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农村居民逐步普及自来水。
灌区配套改造目标:到2015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0万亩,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和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55%、80%和0.55。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目标。全部完成专项规划内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开展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使病险水闸比例进一步降低。
农田水利建设目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6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031万亩,其中膜下滴灌面积达到1000万亩,全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启动实施6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
农村水电建设目标:五年内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25.83万千瓦,新增年发电量8.51亿千瓦时。
渔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32万吨;全省养殖面积发展到450万亩,新增开发宜渔水域150万亩;水产品加工率达到30%,产值达到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