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的自来水价涨还是不涨?年近岁晚,这是一个让民间、政府与自来水公司相当纠结的问题之一。
自来水公司在通货膨胀的社会大背景下之下陷入困境,涨价在企业看来是不得不行的选择,何况“十二五”期间顺德投入自来水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费用高达20多亿元。而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审视,在CPI全年居高不下的今天,水价上涨则意味着日常生活的成本又将有所提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控物价”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在国家全面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顶风涨价、逆势而上,显然与中央的政策路向背道而驰。
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相当严峻,2012年经济下行几成定论,动议自来水价格上涨,不仅选错了时间、也选错了主题,这是顺德自来水涨价理据不足的重要一条。
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价格的波动涉及到千家万户,也牵动着企业、产业的发展,在什么都涨、就是销售价格不涨的痛苦当中,哪怕生产成本的一点点上升,引发的恐怕都是一次波及相当广泛的蝴蝶效应,企业必然难以承受水价上涨之重。
而有关部门制定的涨价方案当中,简单地套用所谓计算公式,从而得出顺德企业最高可以承受每个立方47元水价的结论,这一貌似科学的结论无疑会让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企业难以承受水价之重。因而,预测企业对水价的承受力,必须以当地的产业结构、企业运营能力、管理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等综合因素作为考量的标准,简单化、公式化的计算方式无异于一个为涨价而搞出来的“伪科学。
从有关部门制定的成本监审报告当中不难看出,全区自来水行业管理人员与操作工人人数几乎相当,个别镇街自来水的损耗率高达20%多,净资产的利润率不足1%……这些数据不仅揭示出当前水务公司的经营困难重重,更重要的是可能反映出企业的效能低下、冗员太多、管理不力、成本控制力不强。而在同样一个行业,往往有些企业活得有滋有味,也有一些企业举步维艰;而同一个地区,民营企业红红火火,国有企业却困难重重,这种反差与区别,关键在于打破动不动拿涨价来说事、动不动让百姓来买单的思维怪圈,大力强化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向管理要效益、从市场找出路才是任何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所在。
作为听证代表、人大代表,本人并不反对涨价,而在大力加强内部挖潜、提升营运能力的基础上,何时涨价、怎样涨价,既让涨价不会伤及当今社会当中的大多数,又能以节能降耗、良性循环为旨归,这是一个个利益相关方必须郑重其事的重要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