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水价调整应首先考虑民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03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42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已经或正酝酿上调水价,引发公众热议。各方关于水价上涨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从节约资源、企业亏损、国际接轨到外资入侵,在各种猜测中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多个城市的水价已经切实上涨了。

然而,公众的质疑并未随着水价上涨成为既定事实而“默认”了。因为现在的水价中,有着太多公众看不明白的因素,公众才会有如此多的猜测和不满。其实,公众并不是一味反对自来水等资源性产品的涨价。公众反对的是,涨价原因的不明确、水价结构不透明。毕竟,目前许多水务单位都是垄断经营,存在着管理不善、人员超编等问题,而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亏损的原因,单纯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理由难以服众。

让公众更不满的是,在听证会上没有发言权,听证会变成了“听涨会”。听证程序的不完善,听证代表的不广泛,会上“涨声一片”已经成为许多地区价格听证会的共同缺陷。例如8月初,河南洛阳举行的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包括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府部门代表和专家在内的18名代表出席了听证会。据听证会宣布的统计结果,本次听证会17人赞成涨价,1人反对。这一结果受到了舆论普遍的质疑。

至于“外资入侵”的说法就比较可笑了。外资水企进军中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实在不必担心,更不能以此作为水价上涨的理由。毕竟,统观现在的中国,又有几个城市的供水是由外企占主导的?其实,外企进入供水领域应当是好事,只有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国内的供水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转型,才能意识到是市场和公众、而非行政性提价是自身生存的依靠。

水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水价上调直接关涉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但现在的状况是,许多城市的供水企业一方面大喊亏损、外资企业入侵,一方面却在不公布价格成本的情况下,要求大幅涨价。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涨价幅度让人难以接受,公众怎能不质疑?这个时候,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只有公益性质不被企业的逐利冲动破坏,才能保证民生。因为,供水首先应该满足的是民生,而不是某些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牟利冲动;水价上涨也应该首先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而不是考虑填补所谓的“亏损”或者为了所谓的“环保节约”。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水价调整应首先考虑民生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