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审视南水北调:水价“并轨”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09  来源:财经杂志  浏览次数:182
 

历经多次延期,到今年10月北京汛期结束时,以中线工程输水抵达北京为标志,延宕十余载的南水北调一期东、中两线主体建设工程,即将正式竣工。

“调水应是最后手段”——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这项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建设期可能延绵半个世纪的水资源利用工程,一直面临“调得来、用不好”,“大调水、大浪费”的质疑。

工程动工前,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已对本刊记者预判:“南水北调的成败,不在建设得怎么样,而在将来的管理。各方争议的关键,也是害怕用不好。”

工程通水后如何运营,考验即将开始。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涉及工程运营体制、机制、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情况可能无法令人乐观。

这一方面源自南水北调工程的体量及规模实在太大。诚如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所言,“三峡工程规模再大,也就一个点,而南水北调仅东中一线工程就穿越八个省,利益关系复杂,管理起来不简单。”

另一方面,这也与南水北调工程所植根的水利及水资源管理体系息息相关。国内跨流域调水工程大都实行统一管理、政府定价及补贴。南水北调工程独特的建设管理体制尝试,决定了其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实现这一点,只能自辟蹊径。

这种独特的“准市场运行机制”,与目前改革才刚刚开始、诸多制度都尚未完善的水利及水资源管理体系间的对接,过程必定艰难。

为避免 “双输”结局——南水北调工程既无法实现自身良性运行,亦无法合理有效地为北方受水区提供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所亟需的水资源——有两个核心问题亟待回答:首先,准市场运行机制的这种混搭定位,在面对输水价格制定这类具体问题时,如何结合二者之长而非之短?其次,建设与管理、中央与地方、工程与资产等多重利益关系,又该由谁且如何进行权衡与协调?

在此建设即将完工之际,形势倒逼体制建设的趋势,能否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营管理领域内形成,各方拭目以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审视南水北调:水价“并轨”难题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