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广西饮用水首次检出三氯甲烷超标 均为桶装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17  来源:水世界网  浏览次数:202
 

7月15日,记者从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今年第二季度食品生产监督抽检涵盖粮食及粮食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等17大类,共抽检样品1381批次,合格1271批次,9批次饮用水被检出不合格,其中,首次检出饮用纯净水三氯甲烷超标,该物质有可能致癌。

9批次饮用水不合格

天气炎热,饮用水消耗量大。此次抽检中发现,9批次饮用水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为检出三氯甲烷、铜绿假单胞菌、亚硝酸盐等超标。

这9批次饮用水均为桶装水,来自广西横县津每健矿泉水厂等8家公司。

17批次糕点被检出问题

在此次抽检中,糕点的不合格批次最多,共有17批次被检出问题。从不合格原因看,主要是卫生不达标及添加剂超标。比如桂林一家食品厂生产的酥皮肉松饼,被检出脱氧乙酸(一种防腐剂)超标;崇左一家面包厂生产的香芋味面包,被检出苋菜红(一种色素)超标。

此外,还有多批次糕点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超标,这些指标体现的是糕点的卫生状况。

尚有部分不合格批次产品未过法定异议期,暂未纳入此次公告。

新闻连接

饮用水不合格的七大问题

监管部门针对7大不合格原因进行了解读。

1 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痹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并有可能致癌。水中三氯甲烷主要来自氯气消毒,有微量的氯气与水中有机物生成三氯甲烷,对人体造成危害。主要是桶装水生产各个环节质控有问题,尤其灭菌环节出现问题。

2 铜绿假单胞菌

天然矿泉水和山泉水中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抵抗力较差的人群,饮用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瓶(桶)装水存在健康风险。

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原因有几种:水源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等。

3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桶装水中亚硝酸盐的污染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可能来自桶装水生产企业的水源污染,水源附近土壤中大量施用硝酸盐肥料等造成硝酸盐含量高,部分硝酸盐在水体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另一方面是生产过程的微生物控制不当,成品水中微生物含量高,将水中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造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4 高锰酸钾消耗量

高锰酸钾消耗量主要反映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氯化物的含量。如果企业过量使用消毒剂或消毒剂清洗不彻底,或者长期不更换滤膜,都会造成这个项目不合格。

5 电导率

电导率是水的导电性,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如果水的电导率太高,说明水受到了明显量甚至是大量的电解质的污染,这种水不利于健康。

6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材受污染,或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或者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等原因导致。

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7 霉菌和酵母

霉菌和酵母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也可能是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霉菌和酵母超标,后者为储运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本次抽检霉菌和酵母超标的产品未检出真菌毒素、致病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广西饮用水首次检出三氯甲烷超标 均为桶装水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