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8·12”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后,氰化物监测成为当前的环境监测重点。据了解,现场初步确定氰化钠的数量约有700吨,其中事故区内地表水超标较严重,这些含氰化物废水的处理引起各方关注。专家表示,事故废水将在指定污水处理厂经无害化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海。那么,含氰超标废水该如何有效控制?
何为氰化钠?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出现乏力、头昏、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中毒非瞬间死亡者,其临床表现可分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和麻痹期。
理化特性
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本品不燃。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水。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多用于基本化学合成、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方面。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并就医。
食 入:饮充足温水,催吐并就医。
防护措施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应急进展
加强防控 避免外泄
目前,针对氰化物的处置措施已迅速推进。对已炸开部分进行化学品中和,对未损坏部分将清运撤离现场,并对现场所有雨水、污水排水口进行水泥封堵,避免外泄。
事故现场加强控制。事故现场新增27个氰化物排查点位,结果显示,超标点全部位于警戒区内。目前,事故现场指挥部紧急采取设置围堰、危险物集中处置等5项措施。事故区域内所有雨水、污水外排口全部用水泥封堵,确保区域内各类废水不会排入外环境。同时在事故区域周边设置围堰,确保降雨时雨水不会溢流出事故区域。针对雨水、污水管道内的废水和消防废水,将全部引入应急废水处理装置,采取强氧化等方式对废水破氰处理后,再深度处理。环保部门已对事故区域3处入海排水口全部实施封堵,对隔离区外的雨水口、污水口、海河闸口进行不间断监测。
污水处理厂增设应急措施。一是在生化处理系统前增加一套移动式强化污水处理系统,对事故区域来水进行预处理,有效防止污染物浓度增加对原生化系统的冲击;二是在生化系统中投下活性炭粉末,增强生化系统处理能力;三是生化系统出水后,临时增加一套后固化处理系统,确保污水处理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