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每月市政供水检测的质量,筑牢内江百姓的健康防线,内江市疾控中心不断加强硬件设施、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强化质量控制、拓展检测项目。凭借着一流的仪器设备和优秀的检测团队,目前,内江市疾控中心已经具备了饮用水检测106项指标的能力,正着力创建川南水质检测中心。
检测人员正在检测水中铅、砷等20个项目
连续流动分析仪
严格质量控制
一份检测报告单汇集多部门力量
一份水样检测报告到底是如何出炉的呢?近日,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内江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这个涵盖4层楼的科室由多个实验室构成,功能区域划分科学合理。
检验科负责人告诉笔者,所有的采样容器由实验室清洁处理和消毒后提供给卫生科室,卫生和检验人员按照标准到现场采样,并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登记样品相关信息,形成检测采样单。接着,样品按规定运回市疾控中心,卫生科室填写样品流传单后流入质检科,质检科把关后才进入检验科详细检测。
检验科将检测指标分配给不同的检测人员,并指定最终报告合成者,其余同事完成检测后,需要将检验原始记录、结果发送给报告合成者,汇集成报告书。科室内部审核后,交给卫生科室,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之后,还需要再次发给质检科登记审核。
检验科负责人强调说:“中心实行无纸化办公,样品送达相应科室的同时,流转单就通过办公系统进入了相应科室,缩短了检测时间。”
先进设备护航
满足检测106项指标需求
在气相色谱仪实验室,检测人员苏敏正在检测水样中农药残留,她小心翼翼地将1毫升的水样倒入玻璃瓶中,再放入气相色谱仪。
难道检测就是将采集回来的水样放进仪器中,就可以坐等结果了吗?当然不是,苏敏连忙解释说,其实这1毫升的水样是通过提取、净化、浓缩等前处理后,才能放入仪器,分析结果出来后,实验员还需要书写原始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为了保障检测结果精确,内江市疾控中心近年来加大了对检测设备的投入,目前已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连续流动分析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全自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柱后衍生系统、水中两虫检测系统等一批国内外一流仪器设备及吹扫捕集仪、氮吹仪、旋转蒸发器、数码超声波清洗机、高速冷冻离心机、回旋式大容量振荡器、大容量离心机等先进前处理设备。
正是有了这些高科技的设备作为支撑,检验科具备了完成饮用水106项指标检测的硬件条件。
提高检测要求
打造川南水质检测中心
内江市疾控中心承担着每月市政供水检测的重担,采集水样包括出厂水、末梢水和水源水。仅今年9月,中心就一共采集水样27件、检测项目527项。其实,从今年1月起,每个月检测指标都在循序增加--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中心创建川南水质检测中心奠定基础。8月28日,中心已取得水质106项检测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9月中心已经开展了8件出厂水、末梢水水质106项的检测。
据介绍,水样检测指标增加后,水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更容易检测出来,更能客观、科学地判断水质卫生状况,以切实保证市民的身体健康。
在西南地区,只有成都、重庆拥有饮用水检测资质,目前川南地区饮用水检测也只能在这两个检测中心进行。
依靠严格质量控制、先进设备护航、提高检测要求,内江市疾控中心正朝着建成川南水质检测中心这一目标努力。据悉:建成后川南水质检测中心不仅可服务于整个川南地区,还将辐射到川南以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