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更精准,应用场景多样化
1984年,日本爱知公司研发出全球首台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电磁水表,正式开启电磁水表的商业化进程。与传统机械式水表相比,电磁水表在计量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特殊应用场景中表现突出。
根据中国计量协会水表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我国水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电磁水表被定义为智能水表2.0产品,部分符合标准的电磁水表已获得市场认可,在供水计量、用水贸易结算、分区计量及漏损监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优质电磁水表能够在超大流量和超小流量监测中保持精准计量,并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在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计量中,电磁水表可以精确抓取最小夜间瞬时流量,帮助判断管网漏损情况并量化漏损规模。
据统计,2019年全球电磁水表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
国家级标准体系建设亟需提速
尽管电磁水表在技术和市场规模上持续突破,但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仍显滞后。目前,中国电磁水表行业主要依赖团体标准,尚未形成国家级标准体系。
2020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发布了《电磁水表》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标准作为2019年团体标准制定计划项目之一,涵盖了电磁水表的结构、分类、计量、技术、安装及检验等要求。同年,市场监管总局放宽了对DN50以上口径水表的监管要求,《冷水水表检定规程》(JJG162-2019)取消了对DN50以上口径水表的强制两年检定规定,进一步加剧了大口径水表市场的管理难题。
2023年,由E20环境平台与两山标准化研究中心组织,《质量分级与“领跑者”评价要求 电磁水表》正式发布。该项标准为水司用户评价与选用电磁水表提供了规范基础,也为电磁水表制造商的技术与产品进阶提供了有益参考。
然而,行业团体标准在适用范围和权威性上仍有局限。随着智能水表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的快速扩张,统一的国家标准体系对于行业规范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已迫在眉睫。电磁水表作为智能水表领域的重要分支,正在迎来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的双重机遇。推动国家标准的制定,将为中国电磁水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助力智能水表行业迈向新高度保驾护航。
来源:水表传媒编辑部
编辑、一审:水表传媒编辑部
二审:张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