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其他新闻 » 正文

中国环境绿皮书:特殊利益集团致环境持续恶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2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303
核心提示:        昨日对外发布的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2008)》将矛头直指“特殊利益集团”,认为其正在成为中国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编写的该书指出,“绿色GDP评价

 

        昨日对外发布的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2008)》将矛头直指“特殊利益集团”,认为其正在成为中国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之一。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编写的该书指出,“绿色GDP评价和规划环评条例立法遇阻等事实,不仅显示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强大惯性,也再次暴露出特殊利益集团的顽固性和危害性。”

  据该书总报告作者之一、《环境保护》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胡勘平介绍,2005年度的“绿色GDP”报告迟迟未能公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些省市地方向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施加压力,反对公开。虽然在2005年年初,有10个省市启动了绿色GDP试点工作,但一些地方实际仍处于“谈绿色变”的状态。

  “200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启动规划环评时,就宣布争取早日将规划环评纳入法规程序,并计划在2007年内推出《规划环评条例》。”胡勘平称,但2007年底,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却“曝出内幕”:由于各部门严重的职能交叉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业绩观,《规划环评条例》目前尚不能很快出台。

  “绿色GDP研究和《规划环评条例》遇阻是环境保护中利益冲突、利益博弈的突出例子。”“自然之友”会长、著名学者杨东平认为,某些地方与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结成特殊利益集团,已成为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

  绿皮书认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了十多年的中国,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密切程度甚至超过了原来的‘政企合一’、‘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时期,出现了‘政经一体化’的倾向。”

  绿皮书举例称,一些地方提出的“亲商”口号以及背后赋予投资者的各种税费优惠、政治待遇和社会名望,乃至于颁发“特别通行证”之类的具体做法,都超过了原先给国营企业厂长(经理)的待遇。

  “政府与企业结成了牢固的政商同盟,成为推动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但是,这样一种体制将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杨东平说。

  绿皮书认为,虽然我国环境保护转机的曙光隐约可见,但由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巨大惯性,生态变化的不可逆性,一些地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早已超过了环境容量,以及地球变暖等全球性因素的不利影响等各种因素,中国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前景不容乐观。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环境绿皮书:特殊利益集团致环境持续恶化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