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政管委日前表示,要按照“多产生多付费、少产生少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活垃圾收费管理体系新途径。同时,北京将把环境质量监测扩大到各垃圾处理设施,依靠科技手段进行在线监测,实时监控垃圾处理设施的环境变化。
北京的垃圾处理一直为多方关注,北京市人大代表金幼菊提出了“以奥运为契机,着力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进程”的建议。北京市政管委在回复中作出了探索建立生活垃圾收费管理体系新途径的表示。
市政协呼吁垃圾分类
早在4月9日,北京市政协发布了一份名为《实行垃圾分类 建设绿色北京》的倡议书,以促进北京垃圾分类的开展,并建议设立“可回收垃圾收集日”。并拟定2008年的工作重点将研究垃圾收费,最终实现“多产生多付费,少产生少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
北京市政协向全社会倡议:每个人、每个家庭要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垃圾从源头分开,按照市政府的统一标准分类投放,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政协委员们还建议政府设立“可回收垃圾收集日”,将目前废品回收站暂不收购的可再生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制定引导全社会、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鼓励政策;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工作向社区延伸;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和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使用,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生成总量;采取便民回收电话、定时上门收集等形式,创新方便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的服务方式,研究改进垃圾消纳机制,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到实处。
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率已达到52%,垃圾资源化率达到35%,全面完成了奥运承诺。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北京市又有428个居住小区和社会单位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覆盖人口92万。从2002年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到2007年底,全市累计有2255个居住小区和社会单位具备垃圾源头分类条件,覆盖人口约470万。
物业紧随其后等通知
按照要求,北京在2008年前,垃圾分类收集率要达到50%,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目前,北京已创建了75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其中包括居民小区。它们普遍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此次推进垃圾减量减费,将从这75家试点单位中选取。此外,党政机关及窗口单位也将在2008年6月底前要全部实施垃圾分类。市政管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研究垃圾收费的相关鼓励政策,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取得实效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具体如何促进垃圾分类的实行?倡议书提出四点主要途径:
一是制定鼓励政策,来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二是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工作,向物业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环卫作业等企业拓展;三是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和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使用,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生成总量;四是创新方便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的服务方式。
就新倡议的垃圾分类办法,记者采访了“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恩济里小区的物业。该小区物业人员告诉记者,小区内垃圾分类进行的比较顺利,每个业主家都设有垃圾分类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凭业主完成垃圾分类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物业只能通过收取规定的卫生费请保洁人员做垃圾产生后的第二次分类或者再进一步分类。对于倡议刚刚提出的“垃圾减量减费”的实施,物业人员称还没有接到相关的通知,但表示作为试点小区,会尽最大努力参与创建绿色北京活动。
截至目前,北京已经有1800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基本具备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条件。涉及400万人口,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43%。每年回收废塑料近250多吨,造纸七厂每年回收废纸近10万多吨。今年,北京将继续推进300至400个居住小区和社会单位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要全面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奥运签约饭店等地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在今年年底前,北京城镇地区范围内,不低于50%的党政机关和大型超市、商场、地铁以及旅游景点等单位,要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小区居民做回应
北京市政协的倡议书还表示,试行垃圾减量减费,还要在计量上有新举动。根据现有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3种备选方案:一是按照各区县垃圾密闭站收集的垃圾小推车的数量计量;二是直接对垃圾运输车运来的垃圾进行称重;三是按桶计量,即超出一桶收取一定的费用。
相关部门负责人称,年内将有200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平房区将纳入生活垃圾计量收费试点。今年本市将重点研究居民生活垃圾的收费问题,选取一些居民小区和社会单位作为试点,开展垃圾减量收费试点,并在垃圾处理单位和试点单位间建立计量收费运行模式,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相关人士称,计量收费小区的选择主要考虑垃圾分类意识和水平高低,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垃圾计量收费政策及标准。
《市场报》记者对业主是否接受“垃圾收费”进行了随机采访。一部分人表示,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业主本身自主垃圾分类还是有一点的难度,所以需要专门的保洁人员进行细致分类。他们还表示,收费必须合理才能接受,收费标准要实事求是。还有一部分居民认为,根本还得从提高居民素质入手,收费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
有业主提出,如果能由环卫部门提供专门的垃圾袋给居民,生活垃圾按袋收费——买专门的垃圾袋付的钱,就算是处置费,可能人们更容易接受。居民每天早晨将垃圾袋放在门口,有人定时上门收。“这样,居民尽了付费义务,也享受了上门服务。”该业主觉得,这个收费方式在一些新建住宅小区比较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