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遭遇“蓝藻事件” 江苏重新检讨“人湖关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20  来源:中新浙江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04
核心提示:浩瀚的太湖,6个月前,以蓝藻暴发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深度焦虑;6个月来,生活在太湖边的人们,以对“生态文明”的最新认识检讨着人与湖的关系。江苏省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体系中包括了绿化水平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按照这个指标体系,苏州
浩瀚的太湖,6个月前,以蓝藻暴发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深度焦虑;6个月来,生活在太湖边的人们,以对“生态文明”的最新认识检讨着人与湖的关系。

  江苏省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体系中包括了绿化水平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按照这个指标体系,苏州、无锡、常州以及9个县(市、区)已经达到了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今年南京和镇江有望基本实现。

  但是,太湖蓝藻污染事件让苏南乃至全省认识到,仅仅达到指标体系规定水平还不能从根本改善环境质量。今后凡是环境没有治理好的地区,不能宣布实现全面小康。

  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太湖周边城市的领导者们进一步认识到,人口、产业和城市的增长,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为此,苏南的发展方针必须进行大调整。调优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恢复生态平衡,构建生态环境竞争力。有了好的生态环境,才有好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受蓝藻影响最大的无锡市全部取缔了排污不达标的旅游船舶和水上餐饮船舶,同时关闭了近400家小化工。无锡市还提出到2008年底沿湖200米范围内建成生态湖滨带,到2010年底,沿湖纵深5公里范围内建成生态循环经济带。

  苏州市提出,要建设300多座桥梁以疏通被道路堵塞的河流,改善水环境。苏州市还组织市级机关的干部进行“亲水行动”,到太湖边去感受水之美、感悟水之忧。

  位于常州武进区和无锡宜兴市交界处的漕桥河,是太湖流域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流,过去由于责任不清,虽经环保部门多次督查,但污染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蓝藻事件发生后,省市直接督办沿河地区分清责任、大力治污,目前河流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在张家港市的主要路口,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动态发布环保部门处罚的污染企业名单,目的是让违法企业始终处在公众舆论的监督中。

  在吴江市,全市重点河流断面设立了22个监测点,实行日动态监测报告,每日下午4点监测结果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市委、市政府、环保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以及印染协会会长和印染企业主。

  “蓝藻事件”使江苏领导层真正开始考虑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半年来,江苏人减少了太湖养殖,让螃蟹为太湖治理让路;他们又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排污标准、启动了排污权交易;他们进而大力倡导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大大拓宽了。

  太湖蓝藻事件后大幅度修订的《江苏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此,太湖地区1/3的企业将“关、停、并、转”,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将在原来基础上削减50%的COD、60%的氮和50%的磷;纺织印染等6大行业也可削减34%的COD、66.7%的氨氮和50%的总磷。

  从明年1月1日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资格无偿获得的历史,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排污企业“掏钱购买”排污指标的“价格”,已比治理成本高出了近一倍。到2009年,将初步形成排污权交易市常

  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被江苏省确定为重大战略。他们提出,在“十一五”末,现代服务业比重要超过50%。有“世界工厂”之誉的苏南,还要成为“世界办公室”,在更新置换中提升产业技术层次。

  “太湖吃一堑,发展长一智。”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葛守昆说,只要记住太湖蓝藻事件的深刻教训,自觉认识和把握生态建设规律,植入绿色GDP,挤出污染GDP,太湖流域、江苏省,乃至全中国,必将形成产业优化和环境优化的良性循环。

  江苏省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总体上全面达小康之前,实现太湖水质明显好转,确保太湖周边地区饮用水安全;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前,基本完成彻底治理太湖的任务,恢复太湖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遭遇“蓝藻事件” 江苏重新检讨“人湖关系”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