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大集团最近与江阴签署合资协议,收购江阴城区4家污水处理厂,全面负责江阴城区污水处理项目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水平。昨从江阴环保部门获悉,近三年来,江阴市政府“以奖代补”投入8000多万元,仅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就引来了4亿多社会资本,大大化解政府环保投入不足难题。目前江阴已建成33座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形成城西、城南、城东三大污水管网系统。
作为工业强市,江阴每天产生数十万吨污水,环保基本设施建设光靠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求。江阴积极搭建多元融资平台,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从已建的30多家污水处理厂来看,主要有建设-运行-拥有、合资等三种市场化运作类型。
除污水处理设施以外,江阴垃圾焚烧、工业污泥等环保领域也都在吸引社会资本。江阴通过市场机制引进外来资本,在月城镇建设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800吨,目前土建工程已全部结束,下月将试运行。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保建设的同时,江阴市政府的各种激励政策应运而生。其中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推行两大补助政策:对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补助300万元,每增加0.5万吨处理能力再增加100万元补助;对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的污水管道,每削减一个排污口,按接管距离补助5万至15万元,对生活污水管道,每接入100吨补助20万元。
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不仅让昔日“包袱”的环保产业变身赚钱行业,更让政府从环保“经营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承担起更多环境管理和服务职能。利用社会资本投入,祝塘镇在江阴全市率先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镇排污口由原来的25个减少到3个,实现了“清水遍地流、污水归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