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升水背后“省计民生”
本报(《南方日报》)前天深度报道《深圳水价听证迷雾》,引起广泛关注。其实自去年7月以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水价均是“涨声一片”。
昨天(1月26日)有广东物价专家分析,深圳水价拟涨三成是一个信号,今年广东各地水价“涨势难免”。
水价上涨,不仅仅意味着市民们每月多掏十几块或几十块水费。一位专家指出:“水是基本的资源性产品,普遍的水价上涨可能会释放出通胀的信号,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多名省人大代表对此表示关注和忧虑,计划在省“两会”上提交建议,呼吁政府高度重视物价稳定,防止“高通胀”随着经济回暖再度出现,最终影响民生。
广东加入全国水价“涨声大合唱”
刚刚公布的深圳水价调整听证方案显示,深圳特区内综合水价或大涨三成,每吨上涨0.62元到0.78元不等。
深圳并不是这波水价上涨风潮的领头羊,此前,广州、南京、昆明、上海、沈阳、银川、洛阳、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都纷纷调整或酝酿提高水价。
一年来,各地“涨”声不绝于耳,广东也不例外。
去年7月,广州居民类污水处理费从0.7元上调至0.9元,并要逐渐推行阶梯水价;佛山市各区也已先后调整水价;今年1月6日,6年未动的深圳水价也曝出将大涨三成。
物价专家分析,水价上涨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供水价格的两项构成成本———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去年4月1日,广东地表水水资源费每吨涨了0.1元。当时的调整《通知》指出,“我省现行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重偏低,与综合水价的比例关系极不合理,水资源的成本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在上月北京公布的调水价方案中,水资源费拟三年内上调0.48元/吨。对照北京调整的幅度,广东接下来进一步调整水资源费应是意料之中的事。
水价构成中的另一项———污水处理费,也将无法避免涨价。
去年,广东省物价部门曾两次下达通知,要求各地尽快推进污水处理收费改革,尽快达到最低标准。根据广东规定的平均污水处理费(含工商业)指导标准,珠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市城区按经营性质收费的每立方米1.3元,按行政事业性质收费的每立方米1元,县城和建制镇分别为1.2元、0.9元。目前,调价后的广州已在这一指导区间内,但广东仍有不少地市尚未达标。
涨价空间不仅仅限于这些“未达标”地市。
根据相关部门的口风来看,广东乃至全国整个污水处理费水平仍将继续走高。原因在于,目前广东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处于保本甚至亏损状态,同时,广东现有污水处理率约为56%,其中东西北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尚处起步阶段,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从相关部门的口径来看,“这一块仅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入社会投资。”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污水处理企业负责人说:“如果保本都困难的话,谁有积极性投钱来做?”
一位专家表示:“在当前绿色、环保、节约的大语境下,广东乃至全国水价上涨的趋势是难以避免的。”
老百姓贫困户对涨价敏感
调查显示,广州是目前国内人均用水量最大的城市之一,从户均用水量来说,广州一户家庭的用水量相当于三个北京家庭、两个上海家庭。
水价涨,对老百姓生活到底有多大影响?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广州市民和商户。
“我们家每个月水费得100多块钱吧,涨几十块钱还是可以接受的,现在都提倡绿色经济、绿色生活,毕竟鼓励节约用水是趋势。”家住珠江新城的陈女士说。
“我们这个小店,一个月水费几十块钱,涨一点影响不大,但最好还是不涨了。”五羊新城某洗衣店老板阿萍说。
一些贫困家庭对水价涨出来的“小钱”则敏感得多。杨箕村居民陈阿姨说:“什么?又要涨了吗?当时是希望不要涨了,再涨我连洗菜都要省着点用了。”
据悉,广州等市已经推行阶梯水价试点,用水量少的家庭水价将比用得多的低。而深圳的水价调整方案中,保留了对低保家庭每月每户免费8立方米水的政策。
耗水行业成本或转移给消费者?
相比普通老百姓,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对水价上涨要“头疼”得多。广州八奇饮用水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灏告诉记者:“这两年广州水价提升得很快,原来地下水一顿4分钱,现在提到2块钱,每桶饮用水成本增加了1毛多,增加了近10%。”
罗灏诉苦道:“政府的政策,当然得执行啊。处于环保和节约水资源的角度考虑,我们也能理解。但现在问题是,成本增加了,我们这个行业又是供过于求,价格提不起来,没办法,只能自己消化。”同时,他也表示,“肯定是要在价格上有所提高的,只是迟早的事。”
五羊新城一家宾馆的老板也说:“我们一个月要交近万块水费,一吨涨几毛钱,算起来数字还是很可观的。”一家洗车店老板则表示,“我们一天洗20台车,大概用10吨水,一个月300吨,涨的话每个月得多交一两百块钱。一两年前,我们的洗车价就从15块提到20块了。这里不光是水在涨,材料、租金、人工都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