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重庆市安全饮用水 带来的多米诺效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11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55
核心提示:        记者日前从市水利局获悉,水利部将在重庆市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场工作会。这是因为重庆市自2005年全面实施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在城乡统筹、保障民生方面探索出了重要经验。     由农村

 

        记者日前从市水利局获悉,水利部将在重庆市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场工作会。这是因为重庆市自2005年全面实施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在城乡统筹、保障民生方面探索出了重要经验。

      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带来的“安全水”,让人们既有水量保证又有安全保障。不仅如此,记者在我市工程性缺水最为突出的开县、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调查时发现,这滴“安全水”还产生了水利工程之外的诸多效应。

      劳动力得解放收入增加
   
      水龙头轻轻一拧,清洁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黔江区石家乡火石垭村的彭同福特别喜欢打开水龙头时的感觉。“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让我们喝上了清洁水,还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彭同福说。
   
      火石垭村是传统烟叶种植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烟叶。在未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时,人们生活用水依靠田间积蓄的雨水或到山沟挑运,一个家庭每天得腾出一个劳动力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专门找水。“烟叶种植、管理和收获的时候特别需要劳动力,但找水也缺不得劳动力,肯定影响种烟。”彭同福说。
    
      2007年,黔江区投资900余万元兴建了包括4座水厂、100多口水池的集中饮水工程,使石家乡等3个乡镇近两万人用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腾出的大量劳动力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则在家扩大烟叶种植规模,家庭收入明显看涨。
    
      数据支撑:据统计,农村缺水地区平均每户每天需要半个劳动力找水挑水,干旱季节甚至还要用1个劳动力专门负责挑水。2005年以来,全市解决了65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而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区,按每户4人、每户每年节省挑水时间100个工日计算,现全市每年能解放用于挑水的劳动力工日1.65亿个。再按每个劳动工日40元计算,每年可产生间接经济效益65.9亿元,相当于饮水安全工程受益户人均增收了1000元!

     “癌症村”喜变“柑橘村”
    
      “今后再也不要叫我们这个地方‘癌症村’,我们村已经成为‘脐橙村’了!”记者在开县镇东街道安居村采访时,三组村民姚爱华郑重地对记者说,村里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后,再没人因为水质患癌,而且大家在“无病一身轻”的情况下大规模种植起了脐橙。

      这个曾震惊全市的“癌症村”以前每年都有近3至5人患上食道癌、胃癌,肠炎、胃病、妇科等疾病更是常见,承受着沉重医疗负担的村民根本无力、无心发展生产。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后,村民们逐渐走出因病致贫的阴影,腾出了资金和精力大面积种植起脐橙。
    
      数据支撑: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水务局调查表明,饮水安全项目区每人每年起码可减少50元医疗费用。市水利局的统计表明,2005年以来,全市解决了65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一年可为农民节省医疗开支3亿多元。

      “水代表”粘合了干群关系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乡镇干部流行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管水员就搁得平!”记者在彭水采访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后,各受益区“水代表”在当地拥有很强的威信,往往成为镇(乡)村干部推进基层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的得力助手。

      彭水县普子镇合庄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全村坚石裸露,地表蓄水能力极差,村民用水长期靠从山下的普子河挑运,一个往返起码需两个多小时,祖祖辈辈吃尽了饮水难的苦头。村民因此对当地党委、政府颇有抱怨,干群关系日益疏远。
    
      2008年,县水务局首先在全县严重缺水区域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在当年底,合庄村一座按城镇标准修建的水厂投入使用。随后,村民在水务部门的引导下,通过民主选举出了用水协会和管水员对水厂进行日常管理。饱尝缺水之苦的群众因此对管水员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并亲切地称他们为“水代表”。
    
      这个时候,一度疏远的干群关系逐渐融洽。“2008年以前,全村的新农合参保率不到40%。”村支书吴成均说,水厂建成后,村干部联合水代表宣传新农合政策,在2009年底,全村参合率一下就提高至93%以上。

      数据支撑:市水利局的统计表明,全市实现了饮水安全的项目区建起了近3000个饮水协会,以协会会员、管水员为主的“水代表”有近3万名。

      农村社会矛盾明显逐年减少
    
      同样是彭水县普子镇,这个长年缺水的地方,曾因水发生过一个辛酸的历史事件:1952年的一天,场镇双桥村那口全场镇唯一的水井旁,自凌晨一点起就排上了长长的取水队伍。就在漫长的等待与烦躁中,两名村民因排轮次发生口角,随后在矛盾的骤然升级中,村民陈六九被殴打身亡。

      尔后,有村民在井旁的石头上刻下“打死陈六九”几个字,告诫大家再不要发生类似悲剧。
    
      去年,彭水县大面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普子镇场镇及各村都建起了水厂,村民们不但有了充足的水源保障,还喝上了清洁的安全水。因此在今年1月,县水务局和普子镇党委、政府以修筑堡坎和立碑的形式将老井、石刻等保护起来,纪念曾经的悲剧,并庆贺如今喝上了由饮水安全工程带来的“和谐水”。
    
      数据支撑:据统计,长期以来,农村邻里纠纷、治安多因缺水引起。尤其是在严重缺水地区,因水事纠纷导致的社会矛盾高达60%以上的比例。随着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大面积实施,农村社会矛盾逐年减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重庆市安全饮用水 带来的多米诺效应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