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雪过后,大量的积雪融化,连日来形成了水患,使排水管线和污水处理厂都负荷加重,大大增加了污水输送和处理成本。为此,哈尔滨市多方呼吁实行“雨污分流”。
“雨污同流”现弊端
据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市城市排水系统有百年的历史。目前,共有市政排水管线987公里,加上企事业单位铺设的排水管线共计1000余公里,每天排水量在100万吨左右。上个世纪90年代后,哈尔滨市新铺设的排水管线全部是按排雨水设计的,虽然排水量增大了,但仍没有进行雨污分流,也就是说雨水和污水进入同一个排水体系。由于当时城市污水直排松花江,并没有体现出“雨污同流”的弊端。2003年起,哈尔滨市实行了污水截流方式,不容许污水直排城市内河,须经污水处理后才可排入松花江。“雨污同流”加重污水处理负荷、降低污水处理效能的弊端日渐显现。
据了解,哈尔滨市目前正在运营的有文昌和太平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在65万吨。到今年内,哈尔滨市将有群力、平房、信义和松浦四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届时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115万吨。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平均每吨污水集中处理的成本约在0.60元以上。每到雨季,哈尔滨市的雨水流量约是污水流量的20%至30%,那么污水的处理成本每吨就要增加0.12元至0.18元。
“雨污分流”好处多
“雨污分流”就是使雨水、污水各走各的管线,实行雨污分流后有什么好处?据哈尔滨市供排水设计院院长肖滨介绍,由于雨水污染轻,经过分流后,可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经过自然沉淀,即可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所以雨污分流的最大益处就在于节约污水处理成本。让污水排入污水管网,并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中水回用,雨水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其次,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避免污水对河流、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雨污分流目前在国内已有深圳、沈阳等城市采用。
哈尔滨市水务局内河管理处孙兴华处长认为,雨污分流后,对城市内河也大有益处:一是城市内河属天然雨水冲刷形成,雨水重新排入内河是河道原始功能的回归,对恢复内河水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内河承载雨水,是对城市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降低人工向河道中补充景观用水的成本,同时起到净化河道的作用,为城市内河建立起水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
先期试点逐步实施
据哈尔滨市城建委路改办管线协调部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存在的雨水和污水“同流合污”的问题,今年哈尔滨市将首次由政府组织大规模推进地下管线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按计划,今年哈尔滨市将对73条街路实施雨污分流。同时,针对哈尔滨市排水管线老化程度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排水管线使用年限在40年以上的将对其进行改造。目前,哈尔滨市城建委已会同哈尔滨市规划、水务等部门聘请专家进行了方案论证,在马家沟内河区域优先选定了位于和兴、大成、宽城汇水区内实施成片、成区域雨污分流改造,使这三个汇水区收集的雨水直接排入马家沟。
据肖滨介绍,雨污分流也是国际上市政领域普遍认同的排水理念。此次雨污分流直接设计到位,就是重新铺设一套排污水管线,但由于只是区域性的,不能形成“网状”,目前只是为真正实现雨污分流做前期铺垫,随着城市化进程,今后将改造一处,分流一处,直至全部实现雨污分流。